第119章(第4/7页)
她还挺好奇的,问了永璋和永瑢,感觉永瑢的胆子很大,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且小小年纪还言之有理。
永瑢两手托着下巴,笑眯眯道:“我猜哥哥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这话我说出来就更合适一点。”
永璋看了他一眼,还是诚实点头道:“确实如此,就是永瑢怎么看出来的?”
永瑢依旧笑眯眯道:“我是你的亲弟弟,又是一起长大,哪能猜不出来呢?这话要是我不说,哥哥估计也要忍不住说的。”
不过换做年纪更小的他来说,就要合适得多了。
年长的永璋要是开口,就像是直接跟工部对上,那就不美了。
毕竟如今永璋虽然在内务府底下的工程处,却跟工部还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直接对上以后只怕差事没那么顺利。
但是童言无忌,换做永瑢就不一样了。
沐瑶捏了捏永瑢的脸颊,感觉这个儿子越是长大,就越发鬼精鬼精的:“你就是借着自己年纪小,什么话都敢说出口了吧,也得悠着点儿!”
永瑢捂着自己的脸颊小声道:“儿子省得的,而且我也没有直接说工部不对,而是可能当地欺上瞒下,在各地私下多设置关卡,工部未必知道。”
如果不知情的话,工部没拿到钱还要背锅,比谁都要生气了。
如果知情的话,那工部就要倒霉了,工部尚书是首当其冲。
沐瑶倒觉得工部尚书未必那么大胆,很可能是各地私设关卡。
因为没有人告发,所以也就没人知道了。
再就是各地在自己的门口多设一个关卡,其他地方也有样学样,他们不说出去,商人之间也不敢宣扬,谁会知晓?
到头来,只有乾隆和工部被蒙在鼓里了。
果然就跟沐瑶猜的那样,确实是各地擅自加设关卡,多收一点路费。
每次收的不算多,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另外就是他们自以为不多,但是这个地方收一点,那个地方收一点,加上其他成本,商人们不说赚钱,不赔个底朝天就不错了!
商人们最多不要跑太远,凑合做买卖就算了,也不敢得罪当地官府。
洋商就受不了,找了商行的负责人,愣是把告状的信笺层层递到乾隆跟前。
还特地绕开了工部,让工部对此一无所知。
显然工部太挣钱了,挣得其他人都要眼红,于是就索性绕开工部把洋商这个告状顺利递了上来。
理由还是现成的,此事重大,底下人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就请乾隆亲自做主了。
乾隆都要气笑了,好在工部尚书确实不知情,是当地胡来的,不过他气不过,还是把工部尚书叫过来御书房训斥了一番。
如果不是工部设的关卡太多,又不严格管理,哪里就让各地钻了空子呢!工部尚书苦着脸被训,心里感觉比窦娥还冤。
天高皇帝远,他也不可能让人去查各地的关卡,又不是商人,不可能水路陆路走一遍来查看。
反正工部尚书冤就是了,于是他也发狠了,拱手提议道:“皇上,各地如此胆大妄为,绝不能轻易姑息了!”
这些人不但要把私下收取的过路钱全部吐出来,一个个还得抄家来赔偿损失才行!
工部的名誉都让这些当地官员弄坏了,商人们还以为是工部所为,必须要赔偿,得到处宣扬是这些人的错,跟工部无关!
乾隆让大理寺受理此事,工部尚书依旧难逃罪责,不过因为不知情,只罚俸禄一年,算是极为轻的惩罚了,让工部尚书感激涕零。
这事最后把当地官撤职,收缴了他们私下收取的路费,撤掉了那些私加的关卡。
乾隆还让每一处关键河道和陆路只能设一个关卡,多了就要罚,让商人们大呼万岁,总算叫他们过路不至于脱层皮了。
对几个阿哥之前的说法,乾隆明显对永璜有些不满意,对永瑢却是最为满意的。
乾隆私下对沐瑶说道:“永瑢这性子像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叫朕很是欢喜。”
他感觉永瑢对待自己不像是臣子对待君王,而是平常人家的父子一样,很是亲近,就什么话都敢说出口了。
沐瑶就笑道:“永瑢年纪小,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年纪大点,他还是这个样子,只怕是不够稳重的。”
如今乾隆喜欢,也是因为永瑢年纪小才格外宽容一点,等永瑢长大了还是这样口无遮拦,他就未必也跟如今这般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