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5/7页)

总之大家想聚在一起已经很难了,这次他们寝室能聚到一起,也是因为听说江小满要回来,特意凑到一起的,等江小满回去,剩下三个也要回家里住了。

江小满是第二天一早走的,寝室长罗景熠亲自开车送他,其他两个人帮他搬行李,坐在回家的绿皮火车上,江小满看着渐渐远去的站台,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大一刚开学的时候,那时候,为了省钱,他是只身一人来学校报到的,而现在,他也将只身一人,回到那个养育了他二十多年的故乡。

他出发早,回到县城还没到中午,看了看时间,江小满立刻叫了一辆三轮车,多花了十块钱,让师傅帮忙把行李搬到回乡镇的班车上,又拜托班车司机帮忙看着行李,趁着还没发车,赶紧去买了两袋麦面饼。

这种麦面饼严格说来不算是他们这的土特产,前几年国家扶贫攻坚力度比较大,他们这穷乡僻壤的也开始大规模修路了,好多外地工人过来,也把他们家乡的饮食习惯给带了过来,这麦面饼据说就是外地的工人带进来的,没想到却意外的符合当地人的胃口。

听说那个最开始做麦面饼的修路工人,现在早就不去工地打工了,和老婆两个人在县城开了三个分店,生意异常火爆,把一家人都接过来了。

江小满去车站附近买了麦面饼,看到有做好的鸡蛋汉堡也买了十个,这玩意儿他爸爱吃,买完东西回到车里,原先的座位已经被人给占了,司机大哥扭头冲他招招手,指了指副驾驶的空位。

江小满一个箭步蹿了过去,打开手里拎着的塑料袋,拿了两个鸡蛋汉堡给司机大哥。

转了两趟车,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了,给他爹打了个电话,江小满在小卖部坐了快一个小时,终于等到他爸来救他了。

江有粮带了两根扁担外加一个背箩,先把两个编织袋固定在扁担两侧,然后把江小满的双肩包和其他东西都放在背箩里,剩下的两个小一点的编织袋,就只能让儿子来挑了。

好在江小满也不娇气,挑起扁担,父子俩先去了一趟学校。

今天他们这边下雨了,山路难走,江百川给住得远的学生家长都打了电话,让学生们今晚都在学校住,江小满他们到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吃完晚饭,乖乖在教室里晚自习了。

“还没吃饭吧?等着,我去给你们下碗面。”江百川现在已经练就了单手做饭的技能,煮面更是不在话下,当即就要站起来去做饭。

“别麻烦,我家里都煮好饭了,菜也蒸在锅里呢,是小满非要先给你把东西送过来,不然我们早回去了。”江有粮摆了摆手,把扁担放下来,江小满顾不上说话,解开编织袋就是一阵疯狂派货——

“百川叔,这些都是我大学图书馆里去年做活动剩下的本子笔什么的,你看都还没拆封呢,都是能用的,你拿去分一分,孩子们就不用找家长要钱买纸笔了。”

“还有这些粉笔、草稿纸,都是我找学校后勤部要的,外边这些受潮了可以扔掉,里面还是能用的。”

“这个是我在我们班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找他们要的旧衣服,本来就是要丢掉的,我都带回来了,你给他们分分,带回家干活的时候可以穿……”

江小满一边往外拿东西,一边跟江百川解释这东西是哪来的,后来又说学校图书馆的阿姨答应帮他募捐一批旧衣服鞋袜什么的,等他下次回学校拿毕业证的时候再取。

江百川沉默半晌,用力拍了拍大侄子的肩膀。

在城里人眼中这些或许都是每年都必须“断舍离”的垃圾,可只有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山里的有些家庭来说,真的能让一家人高兴大半年的。

现在义务教育确实是不需要交学费了,可江百川却知道,山里的很多人家,有时候一个月连几百块生活费都要省着花,有了这些东西,好些人家里就能把买纸笔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们买几斤肉吃。

清理完这些,满满四个编织袋,最后就只剩下一小袋了,都是江小满平时穿的衣服和一些舍不得丢的“藏书”——从毕业生跳蚤市场2块钱一本买回来的,这些书他以前在图书馆借阅过,不过太贵了,小气鬼一直舍不得买,每年都去毕业生跳蚤市场试图捡漏,大学四年,他家里那满满一架子的藏书,都是他几块钱一本在地摊上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