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7/8页)

周中锋点头,“就戴手表吧,这个方便,其他都不是很方便。”

姜舒兰觉得是这个理儿,姜母还要说些什么,却被姜舒兰给打岔了。

“娘,我们火车上可能没吃的,您给我做点油炸撒子和沾豆包,我想带上车吃。”

软糯糯撒娇的语气,姜母受不住,风风火火的就去了厨房。

准备把没舍得吃的富强粉拿出来和着鸡蛋,先做油炸撒子。

等夜晚的时候。

姜舒兰拿着枕头去了姜母屋,直接钻到炕里。

把白日里面周中锋给的两个存更递过来,“娘,这一张是周中锋奶奶给的聘礼,这一张是周中锋的存折。”

她想了想,还是没把邹跃华赔的钱告诉他们,她另有打算。

姜母拿到以后,借着煤油灯,让姜父看,“当家的,你来读一下,这是多少?”

“六百——六?”姜父语气顿住。

姜母追问,“多少?”

“六百六!”

这一次姜父的语气斩钉截铁,他没有看错。

姜母一听这话,差点没吓死过去,“我滴个老天爷啊!”

他们给舒兰攒了二十多年的嫁妆,连人家给的现金彩礼都不到。

更别说,先前还有那送上门的三转一响。

这他们家就是砸锅卖铁也给闺女陪嫁不了这么多啊!

姜母率先道,“舒兰,把这钱给人家还回去,咱们家陪不了这么多。”

原先想着,对方给了三转一响,他们家陪五百多块钱,算是勉强对等了。

这在一来给六百六,哪家闺女陪嫁的起啊!

姜舒兰想了想,轻声道,“娘,周中锋说,这是他爷爷给我们小家庭的启用资金。”

“还回去,对方会生气,觉得我们会嫌弃对方给的彩礼不够。”

“这——”

姜家父母面面相觑,“当家的,你看怎么办?”

姜父在炮制药材,闻言抬起头,琢磨了下,“把咱们家之前藏着的那根传家宝,给舒兰带上吧!”

这话一落,姜母也没忍住惊道,“当家的,那是老爷子当年走的时候留下来的,说只给姜家第四代大夫。”

这是家训了。

不是舍不得给闺女,而是那一根老山参是姜家的传家宝,对姜家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

不分男女,只传给治病救人的后辈。

当年,姜父有几个兄弟,但是也只有姜父走了上大夫这条路,这老山参也自然归他来继承。

姜父将炮制好的药材,捡到簸箕里面铺平晾着后。

“不讲究这些了。”这才说,“中锋那娃娃给这么重的礼,咱们又不能拒,咱家除了这个还能拿出手,别的我实在是想不到了。”

那只老山参,足足有三百多年。

放在市场上,那也是有价无市的。

姜舒兰蹙眉,轻声道,“爹,我不要,老山参我绝对不要。”

她是姜家人,自然了解这个老山参的含义。

姜父可不听闺女的,他心里有数,便转移了话题,“剩下一张是什么?”

“这是周中锋剩下的津贴。”

姜舒兰解释。

“你是说,中锋把家里的存折都交给你啦?”

姜母惊讶。

姜舒兰点头。

姜母道,“舒兰,我瞧着这周中锋是个实心过日子的,我也就放心了,你跟着他去海岛以后,好好跟着他过日子。”

姜舒兰难为情的嗯了一声,“爹娘,你们放心。”

等姜舒兰离开后,姜母睡不着,她睁大眼睛看炕柜,“当家的,看着周家这般重视舒兰,我也算是放心了。”

原先还怕自家闺女因为出生乡下,怕是嫁过去会被为难。

如今,瞧着这周家长辈的态度倒是不尽然。

姜父嗯了一声,“早些睡,明儿早上我给舒兰炮制一些药材,让她带到岛上去。”

自己炮制的药材放心,还效果好。

第二天一早。

姜舒兰便和周中锋去了照相馆,先是取了照片,黑白照片上男同志穿着立领军装,眉眼深邃,五官俊朗。

女同志眉目如画,笑面如花。

姜舒兰很满意地收下照片。

倒是没想到,离开的时候照相馆老板提了一个要求,“同志,我能不能把你们照片当做范例,贴在我们玻璃柜上?”

实在是两人都太俊了,不拿着当范例,实在是可惜了一些。

这简直就是活招牌啊!有这两人照片在,往日来拍结婚照的新人也会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