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4/5页)

柳邦彦直接派杜管家去了,次日杜管家返回,还领来了柳丹的妻子秋蕙,一起报说柳丹失踪了。

“他二十六日一早离家来京里看榜,我和公爹见他数日不回,还以为他在府上留宿。昨儿杜管家来说了情况,我们才都慌了。公爹怕他落榜后想不开,急得直哭,让我过来求老爷太太帮忙找人。”

秋蕙眼圈青黑,两个血红的眼珠子像被火烧过,显示彻夜未眠。

柳竹秋留她在自己屋里住下,问她柳丹来京当日是否与人结伴。听说他是同顺义县一个叫饶忠林的秀才一道来的,便先差人去饶家询问。

那饶秀才中了举人,正在家摆酒庆祝,得知柳丹失踪也很担忧,向来人详说道:“那日我和温如去看榜,同窗几个文章写得不如他的都中了,唯独他没中,大家都很纳闷,温如也不甘心,说要去查考卷,当场就往贡院去了。第二天我去客栈找他,他说已向学官递了申请,下午就能领到试卷。我们约好次日一道回顺义,可前天早上再去客栈,那儿的掌柜伙计说他头天被朋友请去吃饭,整夜都没回去。我等不到他,就自己先走了。”

柳家人赶去柳丹入住的客栈,店主说他自那日出门赴约便再未回还,行李包袱还放在客房,检查发现银两财物俱在。

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绝非正常。

柳邦彦派人去京里的府县衙门询问最近几日有没有意外身亡或凶死的无名尸首。

大兴县说前日清早有人在福祥寺旁的河沟里捞起一具男尸,经仵作勘验是酒醉后落水溺亡的,尸首现停在义庄等待认领。

柳邦彦派人领秋蕙前去认尸,揭开蒙尸草席的瞬间秋蕙便晕死过去。陪同者都认识柳丹,一眼认出那面部浮肿发黑的尸体就是他。

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就这么没了,亲友们悲痛不已。

柳家能做的就是出钱出力,送死者遗孀回周坎子庄,帮忙料理丧事。

柳竹秋既痛惜柳丹又心疼秋蕙,派蒋少芬跟去协助治丧,让她好生看护秋蕙,以免再生意外。

三月在愁云惨雾里到来,她克制住低落的心情去张选志家教书。

放学后路过一家常去的书肆,那掌柜瞧见,赶忙跑出来打招呼,趁机兜售她感兴趣的新书。

柳竹秋想起一事,问:“这一榜顺天乡试的《闱墨》出了吗?”

各大书坊都会发售许多科举考试的助学刊物,官府也很鼓励,每次乡试会试后学官们便将优秀的试卷提供给资本雄厚的书商,集结成册出版,称之为《闱墨》,又叫《刻朱卷》。

柳竹秋见本届顺天乡试才子落榜,恶少中魁,就想看看考官们青睐的文章是何模样。

那掌柜已印出一批《闱墨》,即刻殷勤奉上。

解元的文章排在最前,柳竹秋只读了前半篇,眼瞳里便喷出火焰,快速浏览完贾栋所作的十篇文章,双手已因排山倒海的怒气微微发颤。

之前她曾读过柳丹的应试文章,与这《闱墨》里刊载的一字不差。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礼记·礼运》

②出自《论语.子路篇》

③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也就是她。

④东汉邓太后:名邓绥,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并临朝称制十六年之久。执政期间,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重用虞诩、马贤等名臣,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

⑤诚孝张皇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张氏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明宣宗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氏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也是明代第一位太皇太后。她信用阁臣“三杨”及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被称为“女中人杰”

⑥三杨: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