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小日常(第3/6页)

有人想抄录优秀作品去挣润笔费,也得去离家乡远一些的城市,再找书斋卖。

这成本太高,还有审稿人的口味问题需要考虑到,得不偿失。

带得多,盲狙,就不同了。

多找几家,总能回本。

外地的话本,不一定能卖到府城。

但他家的话本,多数都能流往外地。

到时叫原作者跟出版书斋瞧见,他招牌就没了。

事情比较棘手,不能网络搜索做对比,全靠自己眼力跟经验判断,时间还有点赶。

云程回家都抱着书看,看入迷了一样。

存银好久没见他这么看书,当是书好看,跟着拿一本翻阅,发现一般般,顿时没了兴趣。

话本看完用了两天多点,云程整体回忆梳理用了一天多,到见这位投稿书生时,都是四天后。

这书生说叫李涧,收拾得齐整,长相清秀,眼睛也是亮晶晶的,看着很正派。

因云程把人往坏了想,所以看他是贼目精光。

这年头的书生傲气,怕问过头了人家在他面前撞墙,所以云程只跟他探讨这七部作品里的人物情节,以要修改的角度去说,看他能不能说出这样写的目的,当时的构思,整体安排有没其他深意。

态度是很好的,说改就在“嗯嗯嗯”,全盘应下,不接云程的问题,一副任他怎么说,都会改的样子。

云程:“你这样,咱们没法说。”

这书生就笑了,把问题挪到台面上来,“你是不是怀疑这话本不是我写的?”

还玩起了以退为进,说他不能忍受这种揣测。

“你们有顾虑,可以直接不要,这么盘问,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偷了你家稿子。”

一般书斋收稿都很碰运气,像杜家书斋这种有专门小院养着写稿书生的到底是少,所以独家出品也很少,正常来说,到了要谈崩的一步,为了独特性所能带来的利润,都会稳住他。

可惜云程铺子里不缺稿子,今年工期都排满了,还要找别家书斋借工匠,工匠甚至还在带学徒工。收了这七部话本,也是压稿的命,他不着急。

云程问:“不能聊这个吗?”

他还拿了一份契据出来,“你外地来的,可能不知道,我们铺子每一部作品都会签个契据,写明分红标准,也要绝对原创,若违约,会追回所有润笔费,你还得倒赔。”

这东西也算保密协议的一部分,平时很少有人说起,就知道他家试稿过了,会有契据要签。

契据要留路引信息跟指模,李涧当场就拿稿子走人。

云程不是衙门的人,管不了他,叫金掌柜去通知其他熟悉的书斋。

他提醒就够,要收要拒他不拦着。

这事要引以为戒。

若这书生只拿一部作品过来,他们肯定就接了。

云程仔细想了想,府城这边有外地考生,带来外地稿子的机会是有的。

所以到时投稿,看能不能从身份上卡一下,减少踩坑几率。

考生都有廪保结亲,看一下就行。

其他书生,则看能不能找人作保。

不能作保,就随机抽剧情跟人讨论,做试探。

确定流程前,是铺子内部做演练。

已经有过作品的人,除非是近期写的,过早的作品,对书里剧情都有遗忘。

包括云程,现在问他《赘婿》的情节,他只对一些名场面印象深刻,其他都模糊了。

而近期作品,某些景色描写,都能有印象。

后一个演练是拿别人的作品来说。

因为培训班的事,全员都是理论大师,看话本时,下意识去分析,真问起来,比对自己的话本还了解。

云程:“……”

都怎么回事。

搞来搞去,这一步的审核,只能起到预防作用。

最终还得是契据绑着,用倒贴钱来威慑。

云程很心累。

心累的同时,还知道李涧的稿子在府城没人要,他专门到人多的地方去说云程的话本铺子霸道,说多错多,真就被同乡学子认出了话本来历。

诋毁不成,还给话本铺子巩固了名声——这都能看出来。

云程就突然想到了之前叶存山吓邻居的那场戏。

邻居来他们家门前撒泼,他们不好跟人对骂撕打,最终是用秀才欺压乡邻的故事,吓得人现在见了他们就绕路走。

于是云程又叫管理层们来开会,问他们找“托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