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4/7页)
这一步,抓量又抓质,会让话本铺子一直稳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名声打响以后慢慢沉淀。
在短篇文稿的出新上,有参考正常写作的节奏——当大部分读者,甚至是普通路人,对他们话本铺子的讨论度慢慢趋于平缓时,他们就会出来一期“王炸”话本。
早期作品不提,最近的就有新媒体风格的虐文,十分养胃。
一般人还学不来那味儿,目前是他们铺子独家发布。
没有同类型的文,只能眼巴巴的等。
说来还有个趣事,原本话本铺子留地址,是为了提供交笔友的机会,可以刊登上去,以文会友。结果这还成了收稿渠道跟催更渠道。
许多信件寄来,都是给他们铺子收的。
云程参考了现代回复读者的功能,古代没实时评论区,全部登上去不现实,所以会挑选一部分作为官方回应,这得作者本人写。
目前初试行,反馈要等外地读者信件,效果要等。
话归正题,这是目前的稳定经营路线,其中还有铺子的特色赠品,每一本话本,都会随书附赠小情节的连环画。
还有目前市面上都无人可跟风喝汤的连环画册,以及云程试运行的随书附赠连环画连载篇章。
不做改变,他们都稳稳当当有事可做。
但云程是要有改变的。
培训班一期结束后,答疑手册紧跟着整理校对,再刻印出版销售。
随后还有完整版教纲与完整版练习题与优秀作业参考附录,这些可以给书生们加以巩固。
往后还会随书附赠写作小技巧,分析每阶段的红文,或者经久不衰的话本。
一步步的,把书生们独立写话本的能力了锻炼出来,从根源能力上,降低试稿人数,从而实现最初的收稿模式,由书生们自己写了来投稿,最大程度开发他们的脑洞,碰撞出新题材,铺子里的顶梁柱们也可以脱离手把手教导写话本的阶段,可以只用审稿,空了还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优势老早就有对比,自己投稿,分出来的收益少,换言之,挣得多。
只是现在府城很多书生,都习惯上他家来试稿挣外快,需要几个人来自投稿,等挣了银子再做点宣传,才好勾起其他书生的挣钱欲望。
杜知春在旁边都听完了,说:“这东西我听了是不是不好?”
他家书斋跟云程的铺子合作渐少,说起来还有竞争呢。
叶存山笑了声,“替我感谢你堂哥。”
要不是他办事不靠谱,几次惹恼云程,云程也不会单干。
杜知春跟府城堂哥不熟,闻言就笑,“你能让你家夫郎多问问柔娘,我那堂哥肠子都要悔青了,他爹训斥了他好几次,家里没别的擅长经商的人,又不想放权,所以书斋还是他管。”
从前都是他们定期上门拜访,现在不同了,自柔娘从蔚县过来后,堂嫂隔三差五要到家里来说说,是知道他们私交好,想要柔娘牵线,两家铺子的管事坐下来好好谈谈。
“我堂哥想跟你夫郎道歉,再谈合作。”
另一边,云程也听说柔娘说了这个。
他问什么样的合作,“独家授权肯定不可能,我们现在跟很多书商合作,当初单干时,是他们接手货品的,不然我都砸手里了,这事不能忘恩。”
柔娘说不需要独家授权,别家有的杜家书斋也有就行了。
不然这日子过久了,再有时兴话本,都避着他家不去——反正他家也没有。
而科举用书其他铺子里也有,如非是不可替代品,在买话本时,不管是顺带还是掩盖,都能拿上一本两本的。
在这家买了,就不会再去那家买,杜家书斋的生意会下降许多,不然也不会急了。
云程有点奇怪,“我记得培训班期间还合作挺好?”
柔娘都不好意思看云程,无语望天,然后硬着头皮说,“堂哥在外面喝多了,骂你家铺子了……”
还是话本铺子的人在第一楼聚餐那回。
上上下下瞒得好,云程都不知道他家挨骂了。
柔娘语气都变得平直,尬得不想说话,“他本想上门约金掌柜,结果来一次,合作少一次……”
也就是说,原本骂人以后,固定合作是没有变少的。
其他书斋有的书,除非独家授权,比如叶存山的《艳.遇记》,主要授权给了小林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