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3页)

反正康熙去了承德,她就是要光明长大地偷懒。不,这叫做高效率工作远胜长时间工作。

这种高效率风格也体现在批阅奏折上,能简洁回复就别多写一个字。

显然,这与胤禛的行事风格迥然不同。

他非常想要详尽批注,事无巨细给予指点。

奈何不能让外界窥见「老四脑子有毛病,批折子都分裂成两个人」的真相。

那就势必要有一个人妥协。

胤禛无奈,让老鬼多写几行字是不可能的。一本折子多几行字,每天叠加的数量太可怖。

只能由他妥协,而实在有批注欲望,就将那些欲写未写的朱批都记自备小册子上。

这些朱批也算是个备份,将来在考评官员时能给做个参考。

武拂衣从不禁止胤禛吐槽各类奏折,她看得还挺欢快,有时兴致来了在空隙处点评几句。

她特意用了相同字迹。就是恶作剧心起,想给后世史学家的工作增添些难度。

后人又要如何评价老四呢?是不是觉得老四有双重人格?

一摞奏折里,有各种政务。

有一条值得引起注意,去年的西域仙药流言有后续了。

当时,有过怀疑策妄阿拉布坦可能要搞事。

准噶尔部想利用拉藏汗长子丹衷恋爱脑,借着与拉藏汗结为儿女亲家而入侵藏地。

今年,这一猜测有逐渐成真的趋势。

安排在青海方面的探子上奏秘折,丹衷二月抵达准噶尔部迎亲,但直到五月初都没能离开。

婚宴早在二月进行,传出的消息是丹衷心疼妻子身体不适,决定在伊里多留一段时间。

这话乍一听是夫妻很恩爱的表现。

偏偏去年的那番推测,怀疑有人借着寻药流言杀人灭口,不让借着某家以结婚为由软禁新郎的消息外溢。

那番猜测与新郎丹衷的表现对上了。

目前,藏地却尚未向朝廷发来任何求援消息。

应该仍未怀疑策妄阿拉布坦做为老丈人,竟然有借着女儿婚姻搞吞并灭杀亲家的想法。

大清却要准备起来。

准噶尔部十有八九会入侵藏地,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什么时候最合适?

能让亲家最不设防,估计要再等一等明年女儿、女婿有孩子时就可动手。打着护送丹衷小夫妻一家回藏地的旗号,大兵入侵。

另外,大清刚刚换了皇帝,让人觉得政权交接不稳有机可乘。

策妄阿拉布坦如果不把握住明年的时机叛乱,再往后等一等是给朝廷足够时间了。

此次,武拂衣预判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预判计划,必是在合适出击时将他打个措手不及。

而去年从西域东行的一路考察,是能绘制出各种要塞路线,那些是西边战事的重要情报。

准备让老十四调任青海,这就开始前期练兵。名义上,就是换了新皇帝要整顿军务。

另外,戴梓一路考察摸索出改良火器的方向,是时候让火器营的新装备亮相西域。

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今年起让老十三进入户部,统筹查账为明年可能发生的战事做准备。

与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一战,很有可能是新帝登基后的首次大战。

康熙显然赞同老四对策妄阿拉布坦野心的推测。

大清方面外松内紧,保持对准噶尔部与藏地的态度不变,等到战事一起则能一举歼灭叛乱者的有生兵力。

对于西域会有叛乱的推测,处于高度保密阶段,只对负责练兵的允祯与负责粮草的允祥透露一二。

这个推论听来难免荒诞。

因为策旺阿拉布坦以往十多年对朝廷的臣服,让他不似其叔叔噶尔丹野心勃勃,甚至是冷酷无情到利用女儿、女婿的性命。

不过,允祥与允祯还是充分相信四哥的判断。

提前准备并无不妥。哪怕准噶尔此次不反,但大清一日没有将西域完全收归朝廷直接统治,就要担忧其乱将起。准备总不会白费,说不定再过几年主动出击。

*

*

雍正元年,公元1715年,三月初春。

武拂衣送走了微服出行的康熙。这一次,康熙带着茉雅琪同行,不往江南走,而往福建、两广、云南走。

主要去视察少族部落的情况,为改土归流做准备,另外就是探查第一个五年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种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