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3/4页)

康熙明白什么叫做层层盘剥,更明白什么叫做选择性隐瞒。

派出考察队微服私访,为的就是能尽可能了解更多真实的民生数据。

另外,让胤禟重新申请一份新的洋货许可证,不只是卖珍珠粉,也卖别的商品。

必须与以往的商号区别开来,因为这个商号名下的经营与收入将来都会与安置游民相关。

胤禟亲自打前站,从选址养殖到销售出海,是为把控整个产业链不出岔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必须给康熙汇报工作进度。

写折子是写了,讲了某某月珍珠养殖场与雇佣的劳工都已经就位。

某某月试水售卖的珍珠卖了多少钱,某某月在广东府办理洋货经销许可证的步骤与花费等等。

通篇行文,往好听了说是全程无水货,往真实了说就是干巴巴报数据。

“我们在湖南分开,一年半以来的工作进度,我一样都没漏,给父亲写了信。”

胤禟还有后半句,“至于珍珠王这样不靠谱的段子,自是没有多提。”

武拂衣戳穿,“你不是没有多提,是压根没有提吧?”

胤禟眨眨眼,扯出一个假笑。四哥知道就好,做什么当面揭穿。

他有理由不说的,“四哥,我在父亲心里的形象,你又不是不知道,概括起来就一个词——不靠谱。”

过去,胤禟因经商一事,听了康熙无数次训斥,耳朵都要起老茧了。

这回是出来做正经事,他也想树立踏实可靠的形象。偏偏,乱七八糟的传言就是不放过他。

「扒一扒珍珠王,那个与鲛人公主春风一度的男人」,「盗取鲛人永葆青春秘籍的负心汉」,「珍珠王,本体会不会是蚌壳精?」

近两个月,这种小道传闻不绝于耳。

胤禟心里明白,这里面有的是百姓茶余饭后的打趣段子,有的是某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一些商人没有稳定珍珠货源,没有办法坐上贵价销售珍珠粉的顺风船,只能在暗地里讽刺编排他。

怕?

绝对不怕的。

胤禟就是有点烦心,却做好准备,大不了就是回京再被训斥而已。

但叫他主动向康熙先一步陈述这些“精彩小故事”,真是很难拿起那一支毛笔。

从来没这习惯。

年少时,胤禟也曾试图让康熙认可作为皇子经商能有出息,但每一次谈话都是以被骂与否定告终。

民间有句话,话不投机半句多。

两人之间的父子关系也是差不离的情况。时间久了,他这个儿子当的,一句闲话也不敢在康熙面前讲,从未忘了那人还是皇上。

正因胤禟没有忘记康熙是皇上,他心底多少也会惴惴不安。

可以预见,这种离谱传言传回京城,康熙第一反应就是九阿哥果真不靠谱,否则怎么就他被捕风捉影。

忽然灵光一闪。

对了!曾经四哥也被戴过夸张头衔。

至今在东瀛还流传着「中土甄君,海神化身,庇佑众生不被海怪侵扰」。

说的是东瀛长崎港外的海域,甄偲率船员击杀了超大章鱼,免去了船毁人亡的灾难。

“四哥,你有经验的。甄偲被封过海神,如今甄玖被封为了珍珠王。不如你从侧面帮我写一封信回家?”

胤禟讨好地开口,“以你之能,定可把按在我头上那些离谱故事给解释清楚。其实也不用解释,让父亲别生气就好。弟弟是真没这个本事。”

武拂衣倍感好笑。绕了一圈,临近春节,胤禟居然给她增加工作量?

何况能相提并论吗?勇杀海怪的英雄传言,与珍珠王与鲛人公主的风流韵事,压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传言。

再退一万步,当年称述东瀛诸事的折子也不是她写的。

那一年海上遇难,她与胤禛互换了好几个月,后续文牍工作都是胤禛给完成的。

武拂衣似不经意扫了胤禛一眼。只见他似眼观鼻、鼻观心地观察着大堂柱子的用漆与花纹,丝毫没有为九弟搭一把手的念头。

收回目光,这就回答胤禟,“这事,我得想想。先不聊了,你把房间安排好,各自都要去洗漱一番。”

胤禟没有继续死皮赖脸求帮助,他觉得四哥不吃这一招。

决定采取迂回方式,比如把好吃、好玩都给备齐了。不只让四哥舒心,也要照顾小四嫂、妹妹与侄女。以诚意感动四哥,请他在康熙面前帮自己讲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