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福利和奖银(第3/4页)

不多会儿便听到两个小家伙的清脆嗓音传来,“新衣裳到啦!新衣裳到啦!叔叔伯伯快点去拿新衣裳啦!”

这批棉袄是周青林特地让成衣坊给工人们量身制做的,每个人都有。

玩具作坊能有这么好的收益,肯定离不开工人们平时的努力,所以该有的奖励还是要给的。

而此时,县衙后堂里,周青林也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给大家发奖银和年终福利。

管他“州府正仓”欠了两个月的薪俸什么时候才能发下来,反正他周青林是绝对不能让自己的部下束紧裤腰带过年的。

何况,这些福利和奖励本就应该发给他们的,因为玩具作坊的创收他们也出过不少的力。

特别是杨县丞和黄主簿,从玩具作坊开办到现在这大半年里,谈生意,签单子,收款,记账目,打包装,这些活基本都是他俩在忙,就连休沐日,两人也都泡在玩具作坊里。

还有各房的书吏,他们有帮着管仓库进出账的,有帮着记账结算工钱的,也都没有空闲过。

而几个衙役,除了上次陪着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去各地发过一趟广告书外,十月份的时候,几人又分批去了南边几个州府发广告书来着。

如今玩具作坊的生意越来越好,和众人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

周青林觉得,自己的衙门团队虽然只有区区的十六人,可是工作效率却远超其他县衙的一、两百人。

既然付出就该给回报。

更何况他们南川县明年年初就有一场硬仗要打,所以鼓舞士气很重要。

而有家有室的人,最需要的“士气”就是能买米买面、能买穿戴的养家银,这样家里人过日子就不用再紧巴巴的了。

年终福利是黄主簿按着周青林开出的单子去采买的,每人五十斤大米,三十斤面粉,十斤菜油,二十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十斤鸡蛋,细棉布两匹,还有茶叶一斤,三斤炒花生和三斤葵瓜子,最后还有景香斋的栗子糕和桃花酥各一包。

领到这么一大堆的年货,杨县丞和黄主簿两个还要好些,毕竟昨日他俩看到单子后就已经激动过了。

可书吏和徭役们是完全不知情的,所以兴奋之情可想而知了。

几人纷纷在心中感叹,太好了太好了,今年终于能过一个丰年了。

本以为接下来便该是想法子把这些年货弄回家的事了,岂料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

众人看到他们的周大人不疾不徐地从怀中掏了一大叠红封出来。

对,就是一大叠,大伙儿都看得真真的。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就见周大人已经照着红封上头写着的名字一个个发了起来。

第一个被叫到名字的是杨县丞。

杨县丞支支吾吾半天才找到了自己的舌头,“大大大人,这给给我的?”

周青林笑道:“对啊,这些时日多谢你为木制品作坊辛劳,这是作坊里给你发的奖银。”

“黄文堂,这个是你的,也同样多谢你为作坊忙碌。”

黄主簿激动接过。

周青林继续,“王守财......”

......

红包口是封着的,大家都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银两,不过摸着薄薄的一层,里面装着银票是肯定的。

本朝最低面值的银票是十两,所以众人自然而然的以为红封里头就是十两银子呢,这下可把他们激动的不行,就比如杨县丞,他一年的薪俸才三十五两,黄主簿一年的俸禄是二十五两,而书吏和衙役们的俸禄在每月一两银子左右。

他们南川一个特级贫困县,除了俸禄,其他的灰色收入基本等于零,加上时不时还要被拖欠俸禄,所以杨县丞和黄主簿他们的日子过的都不宽裕。

本来因着上两个月的俸禄还未发,这几日大家都在发愁这个年该怎么过的事。

现下好了,有了这么多年货,再有可以抵过好几个月俸禄的十两银子,今年他们家就能舒舒心心的过上一个大肥年了。

听到院外有马蹄声停在门口,胡氏纳闷着去打开院门,等看到自家相公果真是雇马车回来时,她心里不免有些埋怨,自家是个什么情况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还浪费雇马车的银子啊。

可等胡氏看到相公转回车厢,而后从里面拖出一袋袋东西时,顿时愣住了,这是在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