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过明路(第2/3页)

有布袋挡着,再加上拥挤的人群,所以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的。

等同僚们看到周青林时,就见他一手提着一个袋子,正笑容满面的朝他们走了过来。

周青林还特地把手中的一个袋子递给其中一个同僚,让他帮自己拎着,就这样一行人趁着马车往翰林院而去。

途中大家都好奇周青林买了什么,周青林大大方方的打开布袋,把里面的果干每种都抓出一把来给同僚们尝尝,几人吃了之后都觉得味道还不错,特别是葡萄干,甜甜糯糯,挺好吃的。

“周兄,这是什么啊,怎么我从来没见到过呢。”一同僚指着黄灿灿的玉米粒不解的问道。

其他几人一听,也纷纷往布袋里看了进去,就看见布袋里头装着许多大小均匀,看着和豆子差不多大的黄色颗粒。

“也是果干啊,我听那外番使者说的。”周青林不疾不徐。

说着,周青林也抓了一把出来,“喏,你们尝尝看味道如何。”

几人一听也是果干,当下就没犹豫,捡起几颗就往嘴里放。

“哎呦,怎么这么硬啊!”一同僚捂着嘴,觉得牙齿差点蹦掉。

“就是,这到底是什么果干啊,怎么咬都咬不动呢。”另一同僚把嘴里几颗没咬碎的玉米粒吐了出来,心想,还好自己没有用力,不然牙齿准报销。

“周兄不会是听错了吧,你确定这个是果干来着?”同僚一副你肯定被骗了的神情。

周青林疑惑道:“这不是果干吗?我看它们摆在一块儿,还以为也是果干呢。”

说着周青林又拿一个还沾着黑泥巴的红薯出来,“喏,还有这个,不知道是啥,听他们说也能吃来着。我就买了点回来。”

几人看到周青林手上拿着的大疙瘩,不知道到底是个啥,再看上头还有好多泥巴都未去掉呢,就觉得更加离谱了,心道,这周兄也太容易上当了吧,还不知道能不能吃的东西,他居然买了这么多回来。

唉,以前看着还挺聪明的啊,怎么最近都一直在做犯糊涂的事呢。

不会真的读书读傻了吧?

这几日,翰林院的众人对周青林主动要求外放到南川当知县的事都想不通呢,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大好的前程不要,偏偏想着到那样的穷乡僻壤去,这可真傻啊。

要说翰林院上下,听到这个消息后,最开心的怕就是周耀祖了,当时他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等再三确认无误后,周耀祖大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禁在心里暗暗嗤笑了起来,看来二叔一点都没变,还是以前那个没有脑筋的人。

因为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选择外放到那里去。

不过他并没有上去劝说,在周耀祖看来,二叔离开翰林院挺好的,这样自己就不用在同僚面前假装叔侄和睦了,话说每天这样演也挺累的好吗。

回到家里后,周耀祖也没把这事和家里人说,就连陈氏他都没有告诉,担心她一不小心会说漏了嘴,这样家里人就都知道了,特别是祖父,要是祖父知道后肯定会立马跑去找二叔劝他不要外放的。

所以,在一切没有成定局前,自己千万得瞒着才行。

不到一刻钟时间,周修撰买果干被坑了的事在翰林院传了开来,有好奇之人还特地跑了过来,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周青林笑着抓了葡萄干给他们吃,而后无奈地拿出几颗玉米粒给他们瞧,好奇之人拿起来放嘴里咬了咬,果真硬邦邦的,吃不出个所以然来。

至于那沾着泥巴的红薯,他们就更是摇头了,这东西看着就像树根的样子,能吃吗?

看来周修撰是真的被坑了啊。

当日周青林并没有马上把红薯和玉米拿回家去,而是直接放在了修史室里,既然要过明路,就干脆大大方方的过。

虽这样想,可心却是提着的,担心要是有同事也说要去买些来,那不就穿帮了吗。

直到第二日一早,听到外邦使团已经离开的消息后,周青林才真正安下了心来。

老刘头到底和那些不知农事的翰林们不一样,等看到女婿拿回家的红薯时,就想着这是不是和毛芋一样是个可以吃得东西。

周青林笑道:“买的时候确实听说是吃的来着,等到了南川县时,我想试着种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