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去省城(第2/3页)

被风吹得特舒爽的周青林忍不住嘣了一句曹雪芹的诗句出来。

霎时引来车厢内其他几人的盛赞。

“好好好!好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愿此次乡试咱们都能考出佳绩。”吴秀才激动地开口。

吕志义也忍不住开口夸赞:“周兄不愧是三元之才,此诗句应景应情,寓意极佳啊!”

众人难掩笑意,心中自是满心欢喜,可不是寓意极佳吗,此刻大伙儿正在赶考路上呢,能听到如此应景佳句,实属祥意啊。

见众人看着自己满眼的佩服。

周青林忙开口解释:“你们别误会,这诗句是我从旁人那里听来的,并非我作。”

可是他们哪里会信啊,大家都是习书多年的读书之人,对时下知名的诗词歌赋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周兄说是他人所作,怎他们却未曾听过。

这该是周兄的谦逊之意吧。

吕志义看着周青林的眼中满是不赞同。

只见他不满地开口:“周兄就是这点不好,是你写的就是你写的,干嘛不承认啊,要知道,过分的谦逊等同于骄傲。”

嗯嗯嗯,众人点头,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得,盖棺定论了。

他百口莫辩。

等再有凉风吹来时,周青林忙用手捂住自己这张剽窃的破嘴。

他本以为此事就只是赶考途中的一则小插曲而已,未曾想,到了允州后,车上几人觉得此诗句实在是好,于是就分享给了他人。

接着他人又传与他人,以至于到了庆阳郡后没几天,十之八九赴乡试的考生,都知晓了安州府有个叫周青林的小三元,写了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

不过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

在允州歇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众书生便去城外渡口候着了,等待客船来接。

接下来的水路就要好走多了,没有颠簸,也不用吃灰尘。

可能是前世出游坐惯了船的缘故,周青林并没有像其他同窗一样晕船。

待在甲板上吹着江风,他觉得舒适极了,这让刚刚又吐了一回的吕志义羡慕不已。

船行了一天一夜,于次日抵达庆阳郡。

下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饭睡觉的地方,周青林拿着行李跟在其他学子的身后,自己从来没到过这里,压根就不知道贡院在哪儿客栈在哪儿,所以他还是紧跟在他们屁股后头找住宿吧。

这几日不断有各地的学子往庆阳郡相拥而至,冷眼看去,街上来往的行人中至少有一半是应试的书生。

提着篮子,上前兜售笔墨和考题的商贩更是络绎不绝。

等听到有当世大儒所押的题卷卖时,好几人停了下来,询了价格,一两银子一份,几人咬了咬牙,最后都上前买了一份,准备今晚好好看个究竟。

吕志义和应进庆两人也都买了,吴秀才却没有买,他参加乡试已不是第一次了,对这些所谓的大儒押题早已不信了。

不过他也没拦着,在吴秀才看来这种押题卷,初次乡试的人都会买上一次才正常,想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别人压根劝不住,只有买上一次才知道有没有用。

可等他看到周青林手上空空时,就有些诧异,不知对方为何不买,总不会是嫌一两银子太贵吧。

实在没忍住,吴秀才开口问道:“这押题卷周兄为何不买啊?”

周青林不妨吴秀才会问自己这个,他笑着答道:“我书箱里还有好多未做完的考题卷呢,再买怕自己做不完啊。”

原来是这样,吴秀才笑着点头。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对这些押题卷周青林压根就不信。

不过他本人也不反对买,自己是真的因为有好多考题没做完,不然肯定也会买上一份做一做,就当是多做多练了。

贡院在郡城的东南方位,贡院周边便是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所的客栈,到了步云街后,众学子便四散开来,而后各自去寻心仪的住宿客栈去了。

吴秀才已来过省城好几趟,自是知晓哪家客栈舒适且实惠,他带着三人到了街路最西头的同福客栈。

周青林挑了一间干净的普通房,不大,不过住自己一个人尽够了。

三百文一天的房钱,不包括饭食。

还真不便宜。

其实这样的价格,周青林宁愿几个人去合租一所房子来着,那样还有个可以做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