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建设昭州49(第4/5页)

当时文人写了荔枝歌,小孩子街头巷尾的唱着,后来大历太祖杀到了京中,进了皇宫,这天下改名换姓,整个大历百姓皆是称赞,倒了昏君,迎来了太平盛世。

如今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了,可这荔枝谁人不知?

百姓是皆知道,可从未见过、尝过的。

胡老板惊的半天没合上嘴,压根就不敢信,再三确认此荔枝就是那个荔枝,比金子还贵的荔枝,便喃喃自语:“……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会吃这么个金贵玩意。”

又一想,最南边的州城,可不是昭州吗。

黎周周解释说:“若是新鲜荔枝确实是不好运送,荔枝六七月熟,用冰护着,一路送到京里,那也搁不住一月多这般久。这荔枝罐头不是鲜荔枝,我们有独门的技术做的保鲜,味道与鲜荔枝比起来,各有各的滋味,胡老板试试。”

王坚狭趣,这次用勺子盛,给胡老板捞了一碗。

胡老板可高兴了,说:“谢谢王坚小兄弟啊,这东西矜贵,我第一次吃,让我好好尝尝。”

昭州的荔枝个头圆,个个饱满,比鄚州的要上乘。此刻装进罐子里的,都是选的大的好的,那荔枝取了核,果肉白色,晶莹剔透的,沾着汁水一口咬一半,在口中迸发出滋味来。

好吃啊,胡老板没成想他这辈子能吃上这个。

“这以前可是娘娘才能吃的。”

“现如今也是贵人才能吃上。”

胡老板一口的荔枝,再念叨一句,等四五颗吃完了,还是意犹未尽。可不好再吃下去了,今个是来谈生意的。胡老板是眼睛发亮,几乎是求着黎老板给价钱,哪怕是两三两银子一罐子,他也要买来。

这个绝对是大赚的。

之前在昭州时,出水果罐头,顾兆和周周还聊起来定价这事,在顾兆眼里都是一样的水果罐头,还分什么三六九等不成?

现如今,黎周周看胡老板的差别对待,心想,这水果还和人一般,真分了三六九等了。

那……荔枝提价吧。

“菠萝罐头一百文一罐,鱼虾一百五十一罐,荔枝三百文一罐。”

胡老板听这价皱着眉,说:“黎老板你这价报低了,这样稀罕的东西,怎么就开的这般便宜?”

那罐子那么大,东西也不少,怎么就这般便宜了。

“不低。那是胡老板见多了富饶,经手的银钱也多了。”黎周周在府县生活过,在京里也住过,府县巷子里的各家,京里的方六蓝妈妈家,这都是普通寻常百姓家。

他报这个价,大历绝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不会买的,嫌贵。

“这罐头我还是同老熟客合作,不能哄抬价,且罐头胡老板也见了,大,这盖子开了,如今秋冬天气冷还能放个一两天,要是夏日开了盖子就不能久放,隔夜就能坏。”

“因此我是想和酒楼食肆合作,罐子卖给这几处。”

寻常百姓家中肯定是消化不了一罐子罐头的——压根是不想买。宁平府县算热闹繁华了,放在过去的自己,要是见了水果罐头,也不会咬咬牙花个二百来文买这个吃的。

可拆开了分销出去,一碗没见过的果子糖水卖个二十多文,还是有人愿意尝尝鲜的。昭州的水果多,这些东西都是源源不断的,要的那般贵就和流光绸一样,买的客就少了。

胡老板听了,郑重是给黎老板作了揖。

无外乎,他要是像黎老板这般,生意做大了,银钱赚的多了,那心早都被银钱堵实了,只想着赚银子,越多越好,怎么会在意寻常百姓吃喝什么?

那自然是捧的高高的,专卖乡绅老爷富户。

罐子本钱四文钱一个,橡胶厂的垫片是两文钱一个,这加起来就是六文钱。菠萝十文钱能买六七个,这一罐罐头用三个,加上甘蔗糖,柴火、人工、船运送费用,杂七杂八的算下来,成本也不到五十文钱。

黎周周卖一百文一罐真没少赚。海产要的多些,那是出海打捞的渔民冒着一些风险,这海浪说来就来,加上时下人荤腥自然是比果子贵的理念,多要五十文很正常。

至于荔枝贵价——

黎周周也是做买卖的商贾,有贵有便宜,别的地方低了,那就一样贵一些,总是多赚的。

胡老板要了罐头,签了契书,还介绍了一些食肆来。

之后在两浙州城的分销,黎周周松开了手,交给了王坚和苏石毅忙,他接到了梁府的帖子,邀他过府,送帖子的还是梁府的管家,从码头接人到如今请他过府,都是分外的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