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京中翰林16(第4/6页)
出名露脸好机会啊。
梁子致心想,他这位顾师弟真是做官的一把好手,若是再油滑人精几分,那便进不了他和老师的眼,如今现在正正好。
万寿节宴席上,褚宁远背后诋毁老师,梁子致听闻了,顾师弟能挺身而出替老师辩个清白,不畏权势,是个有胆的。
老师听后心中安慰,师弟来找老师做序章,便爽快答应了。
这书做的好,十分清晰。
梁子致翻看心里不住点头,前头是施大人、老师的序章文章,施大人的笔锋辛辣严肃,老师的活泼明快,后来还有目录,多少页讲的是什么,翻开起来十分方便。
有圣贤大儒的原话摘抄,还有示例各位同僚做的文章与观点。如此看起来,一下子便好理解起来了。
好书。
梁子致看完,心中隐隐作动。
《三年两考》在京中小小刮了一波风,本来是读书人夸赞说:“这可是一本好书,翰林院状元和探花整合修的,里头还有各位翰林院大人做的文章,快去买,特别好。”
“一本书集了这么多大人的文章,可真是便宜。”
“好书好书。”
可这小风才吹起来,立马就变了味了,成了八皇子忧心天下寒门士子买书贵,特意下令择翰林院几位大人修书,才有了这本书。
这都是八皇子的功劳。
这风吹起来太大了,本来就是文化圈口口相传的事,好像一夜之间,各大酒楼说书人读书人秀才举人都在讨论,越说越是热闹,最后成了八皇子嫡子,正统出身,孝顺贤良——
虽没明说,但意思差不多漏出来了。
八皇子堪为大统。
郑辉是午间特意跑来一趟,三人出去说话,郑辉替两人担忧,语气急躁快速说:“你们二人本来做书心意我知道肯定不是替八皇子做名声,但现在外头越传越往那方面带,别到时候圣上舍不得儿子,拿了你们二人出去顶事。”
这可沾不得啊。
顾兆和严谨信眉头蹙着,能不知道吗。
这背后指定是有人推手干的,力道还不小,是把八皇子架在火架上烤,出手的能有谁?顾兆猜都猜出来了,去年二皇子大热门,辛辛苦苦做了几个月的果子临了被五皇子摘了,可五皇子摘得果子,那是二皇子迫不得已让的。
谁能让二皇子迫不得已了?
大热门就两个,二、八。
如今八皇子这风向,可不是二皇子‘回敬’的手段。
三人把话敞开说,不说猜个准,那也七八了,可知道是一回事,顾兆和严谨信如今被卷入其中,两人加起来连一盘菜都算不上,能怎么办?只能是坦荡荡的该干什么干什么。
顾兆心里难安,觉得他连累了二哥,都是他提议修书整合这事的。
严谨信则言:“当日修书整合我也觉得好,答应同意了,前几日得了夸赞名声,我便借此高兴觉得兆弟你当日提议甚好,幸好参加了,可之后生了变故,会受连累损了官途,因为这个再责怪你,那我便是小人,且也走不长远的。”
“君子自当言行合一,修书整合我觉得很好。”
施明文听到此话,后来欣慰抚胡子,他并未看错人。
但这么说,可面临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尤其有一天早朝上,有位官员上折子,夸了一通八皇子,末了差不多意思就是请圣上立八皇子为太子。
当时朝上寂静一片,鸦雀无声。
康景帝沉着一张脸许久没说话,大殿之上官员冷汗夹背,最终以康景帝斥责那位官员为结局。
翰林院这几日,赵大人田大人也恢复了之前状态,除了社交礼仪的客套寒暄外,与顾兆远了几分,顾兆察觉出来了,也没往心里去,如今他这个状况,不好连累其他人了。
可事情转机来的也快。
八皇子亲自上书,说自己不堪大任,无才无能,当日修书是为了替父皇过寿祈福,并没有做出别的指示,而翰林院两位大人整合出的书也是父皇的意思,天下的读书人应当谨记父皇的恩情,回报大历……
康景帝当时听完神色难辨,最后结局是让八皇子起来,说你我父子情岂是奸人能挑拨的,又一道圣旨传到了翰林,提了顾兆和严谨信为从六品的修撰,择令继续修书出《三年两考》,算是奉旨修书过了明路。
顾兆从七品一跃两阶,与二哥同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