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寒门(完)(第5/6页)

那人说“放心,我喝不醉的。”

杨守澈呆呆在原地站着,只觉着空气中弥漫的酒气却要将他熏醉了。

方暇看杨守澈明显是不参与这些事的好学生,不由凑过去简短的安慰了一句,让对方放心。然后就重新转回身来、来者不拒,把那几个闹腾着凑过来敬酒的全都放倒了。

看着横七竖八倒了一地的人,方暇默然了半天,觉得自己虽然没喝醉,但是被这气氛一激,脑子也有点糊了要不然怎么会干出这么幼稚的事?

不过这会儿最闹腾的那几个都被放倒,气氛一凉,方暇人也冷静了很多。

他看着桌上趴的地上滚的这一群人,他深觉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他总不能把人都留这儿,要不然这一晚上过去,个个都得结结实实的冻病了。

自己闹出来的残局,收拾还是要收拾的。

方暇招呼着几个还清醒的学生,一块儿把这群倒着的人一个个送回去。

该说真不愧是书院的学生,喝醉了撒酒疯也别具一格,没有疯没有闹,反而念起了诗来。

方暇一个没摁住,他搀着的这个醉鬼就开始摇头晃脑起来,“有美、美人兮……”[1]

跟在方暇后面一步,同样搀了一个人的杨守澈猛地抬头。

只不过还不等他有什么动作,前面的方暇已经一把把人摁住,又往上扶了扶,口中随口应和道“嗯,有、有。”梦里什么都有。

杨守澈本欲往前的脚步一滞,不知是松了口气还是怎么,心情十分复杂的继续跟了上去。

没过一会儿,那醉鬼又晃了晃脑袋,再次开口,“思悠悠……”[2]

杨守澈又是心下一提。

而方暇已经眼明手快地再次摁住了这位摇摇晃晃、似乎想要对月感慨的仁兄,口中接着敷衍,“嗯嗯,悠悠……你可悠着点。”旁边就是河,这大晚上的、可别一头栽进去。

后面的杨守澈又是沉默,半晌才抬脚继续跟了下去。

……

这一路的折腾,总算把一群醉鬼都送了回去。

身上倒还好,主要是心累。

方暇深深觉得之前选择拼酒的自己一定是脑子抽了。

他活动了一下身体,准备离开时,却听旁边一道声音,“方夫子,我送您。”

他侧身去看,原来是杨守澈。

方暇本来是打算拒绝的,毕竟就几步路的距离、他又没醉,实在犯不着送。

但是打量杨守澈这会儿的神情,他忍不住琢磨了一下,对方是不是有话要对他说?再看看,又好像没有。

至于到底有没有?

方暇想了想,反正也几步路的,倒也不再纠结、干脆地点了头。

不过杨守澈好像真就只是送送他而已,路上并没有说什么话,一直沉默着。

就在方暇这么以为的时候,却听身旁一声极轻的感慨,“明月不谙离恨苦……”[3]

方暇愣了一下,侧头看过去,目光顺着杨守澈的视线落到水中的月亮上。

今日还不到十五,但是月亮已经近圆,暗色的水面倒映着一轮圆月,随着水流潺潺,这水中的明月也漾起阵阵波纹。

自古以来,“月”这个意象好似都寄托着离别愁绪,以此为主题的诗词更不知凡几,也不怪杨守澈这会儿脱口而出这句话。

不过,这首诗的全首……

似乎是在讲思念心上人?

方暇心中一闪而过这个想法,倒没有多放在心上。诗词中的隐喻代指实在太多,以“夫妻”代指“君臣”、以“不遇良人”代指“郁郁不得志”、以“爱情忠贞”代指“衷心不改”……如此种种,不胜枚举。那句著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4]不就是以“守节之妇”喻意“不事二主”之心?

那边杨守澈只吟了半句,就仓促止了声。

单只这半句诗当然不算出格,只是他心中有鬼、这时候便禁不住多想。也或许并非多想,是他本就存着那等心思,这个时候才脱口而出这诗。

杨守澈瞧见夫子稍愣,但是果然没有多想,而是笑开解道“守澈何需怨这月亮?明月高悬,纵在千里之外,也可共赏婵娟。”

杨守澈闻言,却也不知自己是松口气还是遗憾。

半晌,只咽下那心中复杂的滋味,拱手“学生不及夫子旷达。”

方暇笑摆摆手“倒也不必叫‘夫子’了,我明日就走了。方暇,叫我……‘觅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