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成效(第4/5页)

这头张知鱼还不是老族长心头算盘打得飞快,补身丸供不应求,她忙得焦头烂额,且今年吃了,大家明年就得自己买,到时候吃得起的又有几个?

娘是最会委屈自己的人,张知鱼时常想起小时候的鸡蛋羹,她娘分遍了所有人,也不曾给自己一口。

当日的李兰娘绝不是一个人,大周可能有千千万万个勒紧肚皮省吃俭用的李兰娘。

她想让她们都吃得起,这很难,但也不是没希望。

大周并不是一个苛刻的朝廷,看他们能有妇舍和成药坊就知道了。

这里头本来就有许多免费的药材,这些药材都是可以提供给百姓用的。

既然有先例,为何补身丸不可以?这其实跟现代的医保差不多,能免费的成药坊会发,若超过了他们就要收钱。

年年月月让每个怀孕的女儿都能吃,这事儿暂且做不到,但她相信只要上头看到药效,一定会同意,大周人并不算多,边疆还常有战事,人口对皇帝来说太重要了。

再说人口也是政绩,哪个官儿会嫌政绩少?

这事儿在张知鱼脑子中一转便溜走了,很快她又撸起袖子埋头做药,心道——要是有两个熟手过来帮忙就好了。

殊不知她两个师弟已经在来的路上喽。

第二天,高仁和高轩就被老族长以拜见师姐的理由踹到了张家,手上还提着东西,顾慈道:“怎么跟收徒似的?”

两位仁兄没好意思说本来就是拜师未遂,高大夫咳了两声拉过大徒弟说:“师姐要照顾师弟,为师年事已高,不好再操劳了。”

张知鱼点头:“没问题师父,师弟就交给我了,保准不让他们偷懒。”

说完就带着将人去捣药,下午还去妇舍继续教人扎针。

两人捧着饭,看着熟悉的妇舍,道:“起码伙食还不错。”

做药的事儿有两个师弟帮忙看着,张知鱼便开始想着如何宣传叶酸和什么酸菜叶子不搭边儿。

县里有沈老娘在,她老人家正恨生不逢时,幸好三寸不烂之舌尚在,当即在南水县开了一场又一场街巷茶话会,将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那头范大人也安排手下下乡一个一个宣传,里正丢了好大一个老脸,在家哼哼唧唧底看着儿子就不舒坦,不让他吃酸菜了,改吃芦笋,一天三顿——补补脑子罢,不孝的东西!

章大郎着实冤枉,这事儿可不是他捣鼓出去的!

大桃早脚底抹油溜了,等张大伯上门说这事儿时,张知鱼便感慨,原来阿公折腾爹是她们大桃乡的优良传统!

天气渐渐冷了,县里被张知鱼治过的妇人,又打算备孕的活着怀孕的娘子,已经吃了小两个月的补身丸,因为不能彻底提纯的问题,这丸子足有小拇指大,还得一天吃三颗。

做这丸子成本可不低,又要鸡肝和猪肝的。

诡异的是,南水县的肝脏竟然一直不缺。

主簿看着账本,转眼就想起早五年多前张知鱼便安排人大量骟猪的事儿,如今大周哪里还缺猪肉,都有往别国卖的了,猪肝儿要说多,确实不多,但要说缺,那也是绝对不缺的。

要做成补身丸的事,其中环节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先骟猪,如今哪里来的猪肉,就算做了药,大家也得等好些年才能吃到。

主簿咬牙惊道——难不成小张大夫竟然在五年前就开始做这打算了?当时她还是几岁的小孩子。

老天爷,张家究竟出了个什么怪物。

张大郎也面色古怪,听了够回家就问女儿:“你在五年前就算到今日了?”

张知鱼立即转身去了厨房,给她爹做了副药膳猪脑道:“多吃猪脑少脑补。”

她就是随便做做的,只能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当日骟猪,何曾想过周围的娘子们会把猪肝拿来过来送她,虽然未遂,可也省了好些亲自收购的功夫。

猪肝鸡肝如流水一般进了南水县妇人们的肚皮,范安月月都要跑马四处巡逻。

这会子的小孩儿天生体弱就不说了,越是穷的地方身子便越不好,生出傻子都是常事,畸形的孩子往往都没有活过三天的机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灾星。

但范安惊奇地发现,怀孕的娘子们身体好了不少,病孩子也没有那么多了,活下来的女人和小孩,肉眼可见地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