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4页)

“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一体。”

武将们这边和乐融融,福宁宫里的气氛可不好。

文臣们非常反对武将们上朝参政。他们一个个列出武将参政的害处,还搬出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的目的。总之一句话,他们不赞成让武将上朝参政。

宋仁宗耐心地听大臣们的话,没和他们争辩。等他们说完,他还是坚持让武将上朝。

他声称让武将上朝参政,是为了堤防西夏和辽国。

文臣们则觉得西夏和辽国不会攻打大宋,认为宋仁宗提出的这个理由不成立。

宋仁宗却说,西夏和辽国的确暂时不会攻打大宋,但是以后呢,大臣们有谁能保证西夏和辽国永远不会攻打大宋。他还说武将们也是他的臣子。

文臣们见宋仁宗坚持要让武将们入朝参政,就跪在福宁宫门口反对。

他们还说宋仁宗这么做违背了□□定下的规矩,甚至说这会动摇国本。

宋仁宗无视大臣们的反抗,任由他们跪在福宁宫的门口。

赵旸得知大臣们又玩这一套,心里很是不屑。

“这些文臣只会下跪反抗吗?”曹许嘲讽道。

“他们也只会用这一招。”

“殿下,他们不会像几年前那样又要有人撞柱子吧?”

“不会,他们怕死。”赵旸讥讽道,“几年前那件事情让他们知道,就算他们有人撞柱身亡,也不会让爹爹改变主意,所以他们绝不会再去撞柱子。”

王胖胖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一脸茫然地问道:“撞柱子是怎么回事?”

“胖胖,我跟你说……”曹许把几年前大臣们反对宋仁宗纳陈氏为妃一事跟王胖胖说了,“你说他们要是在面对西夏和辽国的事情这么有骨气多好。”

王胖胖听了后,非常吃惊不解:“我没想到满朝的大臣会是这样。”在他心里,大臣们应该像他爹爹一样,没想到却不是。

“现在的满朝大臣大多数都是贪图享乐之辈,他们怕死,他们想要一直偏隅一角。”赵旸勾起嘴角嘲笑道,“你们信不信,如果西夏和辽国打到汴京城外,这些大臣们不仅不会抵抗,反而会劝说爹爹南下,跑去扬州或者金陵苟活着。”历史上的南宋就是这样。“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偏隅一角就行了,至于百姓们的死活和朝廷的尊严,他们是完全不在乎的。”

“他们还真的能做出来。”曹许相信赵旸的话。

王胖胖有些难以接受:“他们就这么没有尊严吗?”

“胖胖,他们比你想象的还要没有尊严。”赵旸刚说完,觉得自己这话说得不对,“错了,他们在面对西夏和辽国时是没有尊严的。”他不知道历史上宋朝的文臣是什么样子,但是这个时空的宋朝的文臣真的没有什么骨气。明明他们非常有才华。

王胖胖:“……”

见大臣们跪在福宁宫门口不走,宋仁宗故意让张茂实宣曹班他们几个进宫。

曹班他们接到旨意后,匆匆忙忙地进宫,见文臣们跪在福宁宫门口,他们十个人故意趾高气扬地从他们面前走过。

文臣们看到这一幕,自然非常气愤。

宋仁宗和曹班他们十个人聊了很久。

文臣们见宋仁宗这么亲近曹班他们十个人,一个个心情非常沉重。他们不明白宋仁宗为什么突然让武将们上朝参政,完全没有任何征兆。

曹班他们喜笑颜开地走出福宁宫,他们还故意跟文臣们说,明年请他们多多关照。

看到武将们这副得意猖狂的模样,文臣们心中充满怒火。

文臣们见他们反对没用,跪到傍晚就没有再跪了。

既然官家坚持要让武将参政,那他们能做的就是把武将们再次从朝堂上赶走。

离开皇宫后,文臣们全部去了文彦博的家里,商议怎么对付武将。

赵旸他们在坤宁宫用了晚膳,此时已回到东宫。

他正在看辽国的舆图。

曹许和王胖胖见他一直盯着辽国的舆图看,都好奇地问道:“殿下,你看辽国的舆图做什么?”

赵旸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辽国的舆图:“我有一个想法。”

王胖胖和曹许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想法?”

“我想去一趟辽国。”

“什么?!”曹许和王胖胖被赵旸这句话吓到了。

“西夏不足为惧,大宋目前最大的敌人是辽国,我想亲自去辽国看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