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她自拿了条陈,想要到御前请见,但是才到紫宸殿的书房,便被人拦了下来。

连内侍监也站在外面,不教人入内。

“朝阳长公主正在里面,”何有为见崔氏女傅似乎存了怒气而来,轻声道:“圣人不教旁人进去。”

皇帝午后见过一拨臣子,还没歇一歇,听说朝阳长公主苦着一张脸求见,就叫她进来了。

“是宇文冕又惹你不高兴了,还是想从朕这讨要什么新玩意?”

圣上对待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一向还是极大方的,一直像是待孩子那样耐心,也亲和随意:“不过朕有言在先,今夜朕不留你用膳。”

朝阳却不是为了这些,她叹了一口气:“阿爷病危,阿娘怕会不好,怕是要回京来了。”

太上皇年轻时似乎在突厥有过旧疾,御极后非但没有调理好,腿上还添了新症候,每隔半年一年的就会复发,退位后才好些。

不过这样的病情反复,皇帝和朝阳经历几回之后,心里大约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半可能是真的,但另一半却与太后相关,想教她将心思从朝政与秦太傅身上收一收,整日温柔小意伺候他。

皇帝默然之中颇有些隔岸观火的意味,他无奈道,“阿娘真相中南诏的后生了?”

太上皇向来还是极少用这种幼稚招数的,不过他自然也有山穷水尽的一日。

“那倒不会,是那南诏人以为进了花楼便可供女主人一宿,他一厢情愿,更不如耶耶俊秀,阿娘也不是蓄养私宠的人,”朝阳头痛道:“或许是生了龃龉,又要回京殃及我这条池鱼。”

“教你脱身也简单,朕若说教你到突厥和亲去,太上皇必然生朕的气更多。”与朝阳不愿意受管束的心情相反,圣上倒不是很意外:“长信宫空置许久,朕两日前已经叫人洒扫过了,添些人气,太上皇与太后回来后住着也舒心。”

朝阳不相信皇帝会教自己唯一的亲妹妹出去和亲,但是却有些惊讶:“原来哥哥两日前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太后一般都是直接写信到长公主府,两月里或许有一回给皇帝捎来些风土人情的特产和记述行程的书信。

皇帝怔了怔,才平静道:“那倒没有,每逢朕生辰,都会叫人打扫长信宫一番。”

朝阳很少听阿娘说起过中宗一朝的事情,但是却听闻过兄长出生的时候极为艰难,太后力竭难产,因此很是惭愧:“我生辰的时候只知道吃吃喝喝,宴请宾客作乐,忘记给阿娘尽孝。”

“哪里能这样说,你能常年陪在身边,又何尝不是尽孝?”

皇帝站起身来,他安抚了一阵朝阳才将人送走,叫外面候着的人进来问话。

崔女傅进来见礼,皇帝叫起之后,她尽力心平气和道:“臣虽然不知陛下因何爱宠杨娘子,但是既然远志馆其他的娘子都没有婢女服侍穿衣洗漱的旧例,那臣以为,杨娘子是否也该如此?”

内侍们不入住宿的馆舍,只是每日陪伴,收拾笔墨姑且还算是她年幼,背不动书箱情有可原,可是桩桩件件都有人服侍,这叫原凉王公主、如今的凉州牧女儿,还有出身更高贵的娘子们怎么想?

皇帝本身并没有叫杨徽音在远志馆里太过特殊的意思,稍加思索,却还是回护了些许,“她终究是个苦命的姑娘,若是随国公府想要送人进来,姑且破例一回也没什么。”

“圣人以为何为苦命,”崔女傅颇有些忿忿,犯上直言:“陛下也知百姓疾苦,杨娘子想来纵然不是养尊处优,也是衣食不缺,她若苦命,天底下自然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子比她更苦,馆中也有更多娘子应该享有随行婢仆。”

“放肆!”

皇帝原本一直是极温和的,也激赏臣子直言进谏,但是崔女傅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却像是触到了天子逆鳞,她纵然及时闭嘴,也似乎隐隐觉察到了潜在的杀意。

——虽然这叫她觉得莫名其妙,毕竟这立规矩可大可小,圣上也犯不着为此轻动杀念。

她觉得圣上凌厉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巡过几回,最后才归于平静。

“这件事确实是有些不妥,不过既然已经如此,这一回便这样罢,”圣上淡淡道:“是朕方才过了些。”

崔女傅平白受了天子之怒,她不明所以,但是最后也不过是灰头土脸地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