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南唐舰队南极科考记(第3/4页)

身为大明的唐国公,李鸿章绝不会承认这样的说法。

“少保”实际上是李鸿章的字,李少荃,以及时任南唐公国海军总司令郑保国将军的名中,各取第二字组成。

为了纪念他们,为华夏苗裔在开枝散叶,遍布四海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伟大壮举,故而将他们通过的海峡,命名为少保海峡。

不过此时此刻,李鸿章面对着远处漂浮着的冰山,终于忍不住问道:“保国兄,这里真的是天竺吗?天竺会有终年不化之冰凝聚成山吗?”

郑保国也已经没有了几周前成竹在胸的模样了。

他摸出老花镜,对着海图上下对照。

“差不多,差不多,唐国公请稍安勿躁,既然当年佛郎机巨寇哥伦比亚能够向西找到印度,那么我们自然也能向东找到印度,毕竟地球是圆的嘛……”

李鸿章闻言,血压瞬间到达了两百多。

但是他又无法发作。

毕竟他虽然是所谓的国公,但真论身份地位,却远不如眼前这位大明海军的泰山北斗,退役少将。

好比当年李氏朝鲜的国王,按级别也是亲王一级的,但在天朝上邦的三品大员面前,不依然屁也不是吗?

上邦天官,较之藩篱,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以后戚文长、莫白等人就算只是封侯,自己这个公爵也是远远不够看的。

眼前这位,李鸿章估计,等到大明正式封爵的时候,一个伯爵无论如何也是跑不掉的。

这样的人,他是万万不敢顶撞的。

甚至李鸿章一度怀疑,这位退役海军少将就是故意忽悠自己,带走弯路。

他的背后可能是天子的旨意。

他是奉旨战忽!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对。

他李少荃也是学过一点天文地理的。

知道这方世界原来不是天圆地方,脚下的大地乃是一个球形。

既然是球形,那多走几日终归是能到的。

当年英夷侵华,自广州至塘沽,一路寻找海防的薄弱环节,让清军疲于奔命,从而形成局部以多打少之局面。

李鸿章也打算这样征服印度。

所以舰队携带的燃料极多,足可支撑十个月。

只不过,船队的食物必须要配给了。

那些个乡绅阔太,每天吃两个罐头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李鸿章刚想传令下去,忽然瞭望水手喊道:“前方有岛屿,上面有好多肉山在动!”

郑保国一听,连忙举起了千里镜看去,接着大叫道:“这个老夫认识,这个老夫认识!”

他高兴地握住李鸿章的手,笑道:“我说这里怎么这么冷,李爵爷,咱们是到熊岛了,那些肉山都是美味的大海象啊!”

……

郑保国的判断当然是错误的。

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接近南极而并非接近北极,与大明在阿留申群岛建立的海军基地几乎是在地球的两端。

郑保国看到岛屿不是熊岛,而是象岛,看到的肉山自然也不是海象,而是同样巨大的南极象海豹。

雄性南极象海豹是体型最大的鳍脚类动物,雌性则比海象稍小。

总之作为动物盲,看到这两种肉滚滚的海生哺乳类是很难区别出来的。

当然,对于饥肠辘辘的水手们来说,也不需要分辨。

这些体型庞大、富含油脂,且行动笨拙的家伙,是最好的食物来源。

一路上,李鸿章虽然看见了许多冰山,但实际上,这些冰山并非如他所说的是“终年不化之冰”。

这些冰山乃是南极冰盖上断裂下来,漂浮到这里来的。

本身少保海峡的气温其实并不算低,海水的温度在最冷的月份,也有接近三度。

而如今是11月,正是南半球温暖的时候,故而会有很多冰山融断漂来,并不是当地结冰的缘故。

登上象岛的李鸿章一行,已经书写了历史。

因为象岛隶属于南设得兰群岛,而根据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南设得兰群岛属于南极洲的一部分,该群岛的主权不被缔约国承认或争议,而开放予各国作非军事用途。

但此时的李鸿章可不会管什么狗屁没影的《南极条约》。

航行许久终于见到陆地。

李鸿章命令刘铭传等人,在此升起大明日月满地金,与南唐鹧鸪旗,同时奏响《李公爵乐》,焚香祭天,向上苍宣布,这座面积0.01T,约为8个香港岛大小的岛屿,为南唐公国的第一块海外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