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周义军的从前(第2/5页)
“我们老师说了,要节俭勤劳,皇帝和妃子们肯定也要节俭勤劳。”丁嫂的儿子丁承刚说:“现在改革开放了,故宫里也没有皇帝和妃子了。”
丁承刚扭头看着成果:“成阿姨,我说的对不对?”
“对你说的很对。”成果笑着说。
现在的故宫都成了买票就能进的旅游景点,但是从前住的皇帝和妃子,吃的可不是柔和大白米饭,吃的那是满汉全席。
成果记得自己从前看过一本叫《宫女谈往录》的书里写,慈禧太后不喜欢闻香料,就在宫里放了一大缸新鲜水果,用新鲜水果的香气来代替香料。
“那一天吃一个水果,也够让人羡慕的。”丁嫂听的都震惊了。
尤其听见成果说,水果不吃,就放着闻香气。
然后坏掉了就换新鲜的水果时,就跟自己家的水果就这么糟蹋一样,心疼的就跟有人拿着刀子在剜她的肉一样。
同时大家又觉得成果,咋啥都懂?
明明成果也是从乡下来的,她咋就啥都懂呢?
八十年代的大街上,还没啥车。
也不像21世纪,车辆经过长安街的时候,能堵上一两个小时。
这时候开车经过长安街,那是能踩着油门,一路飙过去。
可周义军开车经过长安街的时候,却放慢了车速。
因为长安街下去就是□□,那里高挂着伟人的照片。
对于周义军这种把青春和岁月都奉献给国家的老兵来说,骨子里对伟人就有一种亲切、仰望和崇拜。
“快看,是故宫,是伟人。”
丁承刚忽然趴在车窗上,一脸兴奋的的看着故宫,对着伟人的照片,举手敬了一个礼。
原本吵闹的丁嫂和罗嫂,也都安静下来,庄严肃穆的看着伟人和故宫。
他们是经历了穷苦和战乱的人,知道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所以大家经过□□的时候,胸腔里的那颗心,都变得滚烫起来!
周义军还把车停靠在旁边,对着伟人的照片庄严肃穆的敬了个军礼。
这是一个老兵对伟人的尊敬和热爱!
成果看着周义军站在□□下敬礼的画面,她心口的那颗心也变得滚烫起来。热爱和信仰,这是每个生长在红旗下的人,都应该拥有的。
车开到故宫门口的时候,罗嫂和丁嫂特别自觉的把钱摸了出来。
他们能蹭成果的车来参加故宫,却不能厚着脸皮,连门票也要蹭人家的吧?
故宫门票,5毛钱一张,买了就能逛一整天。
大家主动给钱了,成果也没装阔气,说不收钱。
她是21世纪重生回来的人,觉得aa或者平摊这样的生活其实特别好。
出去玩,各自负担自己的开销,那对谁都好。
也不会让人觉得吃亏和占了人的便宜,搞得心里欠下人情债。
但是邻居们有麻烦,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用说,成果和两个嫂子都会站出来,义无反顾的帮助对方。
这也是成果和嫂子们结识以来,一直秉承的相处模式。
但是周义军去买票的时候,售票员看见周义军的时候,竟然愣了一下:“大……大少爷……”
一句大少爷叫的周义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下意识看向四周,见成果正掏钱给孩子们买糖葫芦,也没人听见这个称呼。
他一把捂住售票员的嘴:“都啥年代了,还有这种老掉牙的称呼?”
周义军说:“我现在可是个接受过社会洗礼和改造过的老兵,你要叫我为周义军同志。”
把曾经的大少爷叫同志?这个售票员可叫不出来了。
五十年代的时候,他跟着爹妈在周家当佣人。
周家的人都对他特别好,尤其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周义军,当时还教他读书认字儿。
让他们家在饥荒年,也能吃饱穿暖。
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周家就散了。
周义军的爹妈没熬过去,死了。
十几岁的周义军从大少爷成了下放农村的臭/老/九,沦落到了三水镇。
而他也跟着爹妈回了家,谁能想到,在将近三十年之后,他还能遇见周义军?
售票员对周义军其实很感恩的,因为周义军对他们特别好。
这不看周义军带着女儿和邻居来逛故宫,就和同事请了假,亲自当导游带着周义军他们去逛故宫了。
“大……”本来还想像小时候一样叫大少爷,但也知道这样叫不好,于是改口成了:“军哥,来,咱们边走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