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第3/5页)
有一个算一个,合族,那是近千口人,长途跋涉的迁徒,阵势哪里是小?尤其,不像姚家军上下俱是精壮,唐家合族是有老有少,妇孺俱全,行动自然没那么快,幸好有水路,坐着船顺水而下,姚千枝是十二月初从徐州出发,等回到燕京的时候,都已经春暖花开了。
——足足比来时,多用了将近三倍的时间。
实在是没办法,唐家妇孺太多了,身体还不好,莫说偶尔的路陆,她们坐船都晕吐,半路还病了几场,耽误时间什么的,真是无可避免。
对此,姚千枝只能庆幸,这一路上,好歹没有伤亡。
阳春三月,大船行至燕京效外,时隔一年有余,她踏回了燕京地面。
——
一举收服三州,此乃大胜而归,燕京城外,姚千蔓、霍锦城、孟央等一众姚家军高层,并朝堂内诸如韩载道、乔阁老、甚至是宗室贵亲们,都非常识相的十里亭外等候,迎摄政王爷归来。
毕竟,唉,她在三州那杀神威名,‘累累战果’,着实骇人了些,打草搂兔子——她那番操作,不止震慑了三州百姓,同样的,燕京也受到不少波及。
权贵富豪们,从来都是大晋消息最灵通的人,三州官员——尤其是文官的凄惨现状,他们哪里会不晓得?
早先,皇权争迭,姚千枝坐上摄政王位的手段,多是通过权谋和暗算得来的,哪怕平乱,亦不过诛杀楚敏、唐睨,余者,多赖‘机缘巧合’——宗室实是无人,她才得以上位,百官们对她,颇有几分面服心不服的感觉,然,如今……
三州这一场大战打下来,‘见识’了姚千枝的手段,燕京权贵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位‘摄政女王’,那绝对是铁腕之主,并非小皇帝般好欺,是能当面马、对面枪杀人,且是真敢杀的……于是,他们的态度,就难免转变起来。
就如眼前,十里亭外相迎之举——姚千蔓根本没通知过,就是他们自发自动,甘愿前来的。
甚至,因人数过多,他们还自个儿先筛了一遍,不拘文官武职,但凡没超过三品的,便没有出城迎接,亲自面‘君’的荣耀。
对此,姚千蔓自然不会拒绝,同样亦不觉得受宠若惊,她三妹妹早就到了那个地位,眼下这待遇是理所应当,呵呵,大局势下——无法理政的皇帝,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无论百官们如何尊崇,那不都是应该的吗?
她三妹妹都没让太后下嫁,亦没强迫昏迷的小皇帝认她当娘……已经够温和的了!
施施然,很是淡定的接受了百官们的示好,姚千蔓领着他们十面亭外齐齐‘投城’……
春光初晴三月间,气候还带着微微冬冷,背阴处雪还没化干净呢,从清晨到正午,百官们活生生静候了三个多时辰,姚家军一行,终于姗姗而来。
打头一人自是姚千枝,不过,跟往常不同,她此回未曾骑马,而是坐了车,毕竟,她回程之时,乃是冬日,那天气骑马,就是自找罪受。
行至十里亭外,通迅兵早便两头传报,姚千枝下得马车来,环视含笑,百官们自然跪地恭迎,山呼‘千岁’,得‘免礼’起身,又频频凑趣,争相露脸,应酬了好一会儿,姚千枝才得脱身,回转马车,准备进京。
毕竟,三月天气还是挺冷的,十里亭里四面露风,着实不是个谈天的地方。
回转马车,姚千枝把姚千蔓拽了上来,且,瞧着孟央脸色仿佛有些苍白,颇不耐寒的模样,便邀她共坐……想当然,孟央没拒绝。
至于霍锦城……姚千枝也请了,不过,瞧着满车厢的女人,他个‘硕果仅存’的大老爷们没抹开面儿,便推辞自行离开了。
三人上车,队伍缓缓准备启程,姚千枝掀开车帘,瞧了瞧外头或跨马,或上车的文臣武将们,微微垂下眼帘,心里默默跟她早就烂熟胸中的,朝堂三品大员名单一一对比过……
她琢磨起到底有哪个没来?哪个家中情况如何?哪个明明来了却又站到角落……多多少少的,心里就有点底了。
沉吟片刻,车厢外间自有丫鬟进前上茶,动出些许响动,‘呯’声脆响,让姚千枝缓过神来,暂时将满腔思绪放下,她笑着看向姚千蔓,“大姐姐,此番我外出领兵近年余,燕京诸事,真是多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