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061王妃(第2/3页)
他不知自己来自何处,有记忆起就和师父在保宁寺念经礼佛。
后来被人拐带到兴城被元锦所救,他眼里就只有北地的百姓,只有北地无拘无束的气息。
无论去了哪一城,街道都是干净的,不会有难闻的气味,地上也不会到处都是粪便。
走在大街上,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不再刻意避嫌。
“北地只有阿姐理想中的一半,不是全部。”宋云策语气沉静,“再过不久,整个大盛都会变得跟北地一样。”
阿姐喜欢的是现代世界,在那里她才更自由。
北地虽有现代社会雏形,内核却还差许多,凡事都还得小心翼翼。
十七县一知府,不让任何消息泄露出来,阿姐不知费了多少功夫,他也没少为此操劳。好在一切都值得,整个北地如今都听阿姐号令,赵将军未有再婚,随便阿姐怎么折腾。
除了朝廷下派的部分官员,其余人只听阿姐的吩咐。
他们当中有因为被流放,而不得入仕的举人。有当初阿姐从山寨救出来的姑娘,有胸怀大志的小户千金,也有被打压欺负的庶子,有出身穷苦的书生。
阿姐给了他们不同的选择和人生。
“我是个出家人,如今却是阿姐手下的一名旅长,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沈让低低笑了声,加快步伐,“阿姐说的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救的可不止一人。”
阿姐救了许许多多的贫苦百姓,给阿姐办事当差,他不后悔。
“这就是你每天都要看兵书的理由?”宋云策打趣一句,笑着跟上去。
阿姐或许就没想过救人……她向来是随心行事。
……
元锦在上京逗留两日,如来时一般,无声无息离开。
皇帝忽然病重,皇城警戒加强,上京的守备换防时间缩短,山雨欲来。
从齐王、晋王封地传来的消息也证实,这两位蛰伏了十年,都在准备动手。
太子被废后就一直没册立新的太子,皇帝此时病重,废太子在京中朝臣自然而然地会选他。
废太子好歹也曾是太子。
就看齐王和晋王,谁先出兵勤王。
回到甘城的据点,元锦飞鸽传书,命各城守备准备粮草,做好应战准备。
“江南来消息,齐王不日北上。”莲心拿着从江南送来的密信,焦急入内,“晋王那边也在准备进京。”
元锦拿走密信看完,随手烧了,“各地百姓的工作做的如何?”
“各地百姓的工作全部到位,会在几位王爷开打时,响应起义。”莲心坐下歇气,“我的人和冷箭旅的人,会盯着起义的队伍,不让地痞流氓趁机闹事。”
“很好,都安排下去,只要他们一动我们也动。”元锦拿出大盛的舆图细看,神色也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大盛的情况绥国和鞑靼都在关注,三王之乱起,这两国难保没点别的想法。
她得防止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
“绥国边境不曾有异动,倒是鞑靼那边悄然往缙国边境安排了一万大军。”莲心见她看舆图,喝了口水润喉,再次汇报,“方师长来信,说拦住他们问题不大。”
登城百姓衣食富足,家家户户都有屯粮的习惯,男女都能去守城。
“通知下面的人,继续盯着绥国边境。”元锦听说方鱼来了信,顿时安心。
她带出来的人忠诚度很高,他们的家人大多都接到北地生活,大盛乱成什么样都行,他们不会允许北地乱起来。
这些年的群众工作没少做,渴望安定幸福的基因已经刻进四百多万百姓的骨子里。
随着上京的消息越来越密集,皇帝带着妃子和大臣逃往行宫,废太子楚王登基的消息终于传来。
一直按捺不动的齐王和晋王,相继打出勤王旗号,起兵前往上京。
两地百姓乱成一锅粥,起义军趁势而起。
元锦派出去的人马引导各路起义军,在中原和江南,放出消息,凡自愿上缴地契、房契、和金银珠宝不抵抗起义军的人家,起义军不伤人。
北地大军集结甘城后,部分前去跟起义军汇合,清理想要趁乱发横财的地痞、恶霸、山匪。
部分在从甘城直奔上京,元锦任主帅。
“晋王府所在的南州府已拿下。”负责传信的通讯旅旅长,拿着急报进入营帐,“百姓夹道相迎,当地富户、地主按照之前收到的消息,自愿送上地契、房契、金银珠宝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