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3/8页)
他的上司很欣赏他,觉得他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料子。因为宋成在采购物资方面,比如说购买棉衣和棉花之类的,每次都能办得又快又好,他好像很会谈生意。
所以他就一直留在军中后勤处,这种在军中已经属于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了,主要就是负责采买和采购。
而宋家村其他一块入伍的青壮年们,在上次打仗的时候就有几个一块儿去了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差不多总共有三成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村如果有十个人上了战场打仗,可能活下来的也只有三个人左右。
像村里面后排中间住的钱大娘的儿子,就不幸牺牲在了战场上。消息传回来以后,她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太正常了。
这是她还未成婚的小儿子,还好家里面还有个已经成婚生子的大儿子在,要不然她这种精神状况都没人照顾。
所以像宋成这种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赵氏每天都会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够平安回来。她不求儿子能够有什么广大的前途,一旦入伍了,她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他平安。
宋成这倒没什么需要担忧的,就是李满这里,总是让人心惊胆战的。
不过一天的时间,村里的人都知道李满又要出征打仗了。这次村里面还幸存着的入伍的青壮年,有很多都驻扎在了与梁国的交界处,并没有被派上战场,而这些人的家人们都十分庆幸。
纷纷安慰玉哥儿:“你也别太担心了,阿满是个有福的,这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了功,后面再上战场肯定也会没事的。你就别想太多了,他肯定能平安回来的。”
大家七嘴八舌的安慰着,玉哥儿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整个人的状态都很低沉。
宋家的人全都很担心李满,毕竟是跟他们家玉哥儿定亲的人,四舍五入也就是他们家的人了。
二嫂李氏抱着自家两岁的娃娃在一旁说道:“玉哥儿,你别多想了,乡亲们说的对,阿满是个有福气的,就算是上了战场,也一定能够平安回来的,我们要相信他。况且三郎不是在京城呢吗?他肯定知道的比我们多,不行咱就多写信问问。”
玉哥儿听完这话眼前一亮,对啊,三哥在京城呢,可以让三哥帮忙打听一下阿满哥是去什么地方打仗了,这次到底危不危险?
此时的宋声得知消息之后赶紧去查了一下地理志,他对于这个世界的地图并不是特别了解,也只是从书中的记载上了解到除了景朝,周边还有两个大国以及很多小国家。
这高丽就是其中之一,高丽这个国家很小,但是盛产人参还有香料。它虽然没有挨着梁国,但却是梁国的附属国。
宋声特地去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高丽这个地方是在景朝的西部地区,从李满他们现在驻扎的边境过去,即便现在是春日,一路行军赶路也是不好受的。
光是在路上走就要早上好几个月,赶过去的时候肯定是盛夏时节了。天气极热,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不说打仗,就是一路行军都十分艰苦。
将士们都是身穿盔甲的,天气闷热,容易生痱子,浑身瘙痒难耐不说,容易起湿疹。
如果把盔甲脱掉,万一遇到敌袭,这保命的盔甲不在,很容易丧命,十分不安全。
而且高丽多山林,山林密布容易滋生瘴气。将士们很容易生病,这要是去高丽打仗,不光吃穿用度要准备齐,还有这各种药材草药也是必不可少的。
想到这,宋声有些忧心。秦元白说朝廷为了这次打仗准备的很充分,后勤物资都是管够的,粮草药材什么的都不用担心,他多少放心了一些。
他这两日又打听到了一点消息,听说李满现在的顶头上司叫葛达,身经百战,是魏明大将军的麾下。看起来他并不在意李满的出身,而是看中了他的能力,还愿意培养他,说不定这是李满的机缘。
又过了一月,大军已经走在半路了,朝廷的邸报出来了,上面赫然写了大军开发征战高丽的事儿。
一般关于军事的朝廷邸报下发到地方上速度很慢,传到地方上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宋声如今是在京城,能够更早的看到最新一期的朝廷邸报。
其实宋声多少有些明白景帝的想法,从他这段时间翻阅的史书来看,往前数个一二百年,高丽是景朝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