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对王安石进行思想教育(第3/4页)
“我认为在你这个年纪一定得先学习知识。”
赵骏说道。
“学习知识?”
“不错,不是传统的儒家知识,而是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请知院明示。”
王安石一头雾水。
“很简单,学习一些新的思想,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要盲目,要思考,看事情得看本质不要看表面,还要看的长远。”
“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错就去纠正去改。”
“不要骄傲,要虚心学习,好苗子终会成参天大树,我们的目的是让百姓乘凉,百姓衣食无忧,要坚信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
“那些打击以及攻击你的言论不要在意,不要灰心。心里有信念就去做,哪怕面对千夫所指,只要是为了天下人民,为了国家事业,就不要去惧怕。”
“分析事物,了解事物。多下基层,多与百姓沟通,找到问题在哪里,然后去解决问题,不要有任何心里负担。”
“如果有些贪官污吏、牛鬼蛇神阻挠,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退缩,更不要畏惧。因为敌人越是反对,就越说明我们是对的,要勇敢与他们斗争。”
“但若是发现事情不对,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想的事情和做之后却是两个结果,那么你就得去思考其中到底有哪些错漏之处。”
“不要一根筋,也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思想和政治是灵活的,守住自己的底线,可也要勇于承认错误。”
“当一个县令治理地方的时候,也许还有试错的机会。”
“可若掌管一个国家,一旦颁布了错误的法令,失败的政策,那么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都会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要贯彻那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贯彻学习和积累知识这个道理。”
“以后在颁布政策的时候,哪怕你觉得方向是对的,只是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国家偏离了原有道路,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你就得去思考。”
“去想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中间某个环节有差错。”
“然后找到问题之后,再去改变,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眼看着它错了,却依旧继续这么走下去。”
“你明白了吗?”
赵骏双眼目光直直地盯着他。
之前赵骏就对赵祯他们分析过,王安石变法本质上并不坏,也非暴政。
那为什么最后反倒害得老百姓妻离子散,乃至家破人亡呢?
就是施政的中间环节出了极大差错,吏治没有搞好,让下面那些官吏把一个好政策,变成了坏政策。
王安石不管知不知道这里面的问题所在,但事实就是,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依旧一根筋地把这个变法政策实施下去,导致百姓过得更加不好。
所以赵骏如果真要把他培养起来,首先就要改变王安石的思想,对他进行潜移默化,要他向自己学习,学习“赵骏思想”,把他变成自己人。
否则要真是依旧是历史上那个王安石,哪怕政策出了问题也还是没有改变,就显然不适合接赵骏的班,或者入政制院当一名宰相。
此刻王安石被这一番话说得有些晕。
但稍微消化过后,就渐渐回味过来,然后缓缓开口说道:“知院的话,如至理名言,下官会细细思量。”
“嗯,好好学,好好看。”
赵骏又道:“如果你不明白,那我最后来问问你,你从地方上再到汴梁,有什么感悟?”
“地方上这些年虽然稍有起色,但依旧贫困,远不如汴梁富庶。”
王安石想了想,随后感慨道:“距离上次来京,短短四五年时间,汴梁的变化,让我叹为观止。”
“你知道为什么吗?”
赵骏问。
王安石想了想道:“因为汴梁是天下中枢。”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赵骏笑道:“我刚才还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呢?”
王安石就拱手道:“下官愚钝,还请知院明说。”
“因为汴梁的地理位置,政治因素以及朝廷的规划,这是多方面的一个因素。”
赵骏说道:“汴梁东西南北居中,水陆交通发达,去全国各地都不算特别远,因而容易成为交通和经济枢纽。再加上朝廷将此地作为首都,来往客商云集,天下商品和新鲜事物也最容易集中,所以像水泥、钢铁都迅速流通至此,共同构建了这繁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