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5页)

除了大清,除了华夏,其他文明古国的根都没了。别说文化,连文字都没人用、祖宗都没人祭奠了。

这是真的亡国灭种。

如陈廷敬这般主动卸掉自己在朝中高管职位,跟随大清皇太子出使的大臣,本就是大清睁眼看世界的那群人。

他们实实在在亲眼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不想看的东西。

看到了这个世界已经被一群他们看不上的人瓜分完毕,而以前在故纸堆中曾经和华夏并肩的那些国家,差不多全没了。

即使还有存在,文化传统文字甚至在那里居住的人,都不是同一批人。

举目望去,他们居然感到了一丝孤独。

作为唯一的文明古国,大清确实很孤独。

这种孤独感,让这一船满汉、甚至其他民族的人的心却更近了。

因为他们四处张望之后发现,与大清之外的这群人相比,大清什么民族隔阂就算打出了狗脑子,那也是一家人。

这些心态变化,让这一船人成为民族融合、甚至取缔民族的簇拥者,这是后话。

现在,他们只是很孤独,在感慨。

他们甚至做出了许多诗歌。

别忘记了,大清的使臣中,文臣们都是能作诗词歌赋的。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纳兰性德。

独一无二的经历催生出的感慨,会酝酿出最好的诗歌。在这次出巡中,需要后世人全文背诵并默写的诗歌高达两位数。

而此次出巡,也完成了纳兰性德从婉约派到豪放派的转变。

在后世,纳兰性德只在词作上的名声,可以碰瓷苏东坡,是大清婉约词和豪放词双高峰。

外国人看到一群大清人站在船头港口,背着书吟诗作赋,长吁短叹,虽然他们不是很明白,也完全听不懂,但就感觉连大气都不敢出。

只有直亲王在打哈欠:“一个好望角而已,他们还要停留多久?”

胤礽安抚:“等等,再等等。让他们多孕育一下感情,多给后世高考学子增加些功课。”

胤禔无语。他弟弟又在说听不懂的话了。

大清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再次穿过赤道之时,大清驻扎在欧洲的海军前来迎接了。

大清的海军龙旗飞扬,先放了礼炮之后,常泰才登船求见。

胤礽还在装样子,胤禔已经扯着嗓子冲上去:“舅舅!我好想你!”

常泰严肃表情破功,无奈接住冲上来的大阿哥,接受了胤禔的熊抱:“大阿哥……直亲王的战果臣在欧洲都有所耳闻,直亲王真是太厉害了。”

胤禔笑道:“一般一般,我还被弟弟埋怨呢。”

常泰被胤禔松开之后,才重新向胤礽和胤禔请安。

一行人看到这一幕都十分无语。他们都不知道常泰到底是谁的亲舅舅了。

不过常泰是元后仁孝皇后的亲弟弟,说是所有皇子的“亲”舅舅,倒也不算错。

相比胤禔的激动,胤礽就很矜持了。

他在船上草草设宴款待了前来迎接的将领,又犒赏了海军普通士兵之后,才关上舱门,和常泰拥抱了一下。

“舅舅啊,你知道大哥有多麻烦吗!”胤礽往常泰怀里一扑,小太子的架子就垮了,“我好想把大哥扔去喂鱼!”

胤禔大大咧咧坐在椅子上剔牙。他刚刚肉吃得太急,卡牙缝里了:“恕我直言,你扔不动我。”

常泰见太子和大阿哥的关系还是如此亲近,欣慰笑了笑,道:“我得到的消息不详细,太子和直亲王可要好好和臣说说。”

胤禔道:“我不耐烦说,让弟弟说。”

然后,胤礽根本没有抢到说话的机会,全让胤禔一个人说了。

之后打海盗的时候还好,没什么可说的,打广南的事,胤禔的抱怨可太多。

“舅舅,你根本不知道,柬埔寨和安南的军队有多么没用!我让他们进军,他们几乎没有一次按时到达。就算到了,也军容不整,根本没办法作战。”

“那大阿哥是怎么赢的?”

“哦,因为广南国也差不多。他们两方阵前对战,先花时间重整队列,然后休息,然后稀稀拉拉派人开始打。怪不得安南和广南能打十年,他们真是旗鼓相当啊。”

“……辛苦大阿哥了。”

胤禔仰头长叹,一边叹气一边剔牙:“就这种乌合之众,怎么把明军拖住的?”

常泰道:“明军补给线有压力。他们又化整为零,时刻骚扰。打败他们容易,想要打下安南、治理安南,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