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章合一(第4/8页)
11家厂子有大有小,一年的T185产量可以达到上十万台,那么这两样目前看,利润就足足360万了。
何况,全国那么多家厂子生产T185呢,而且除了T185,这两样东西都能改装在别的型号上用,也会带来不少的经济效益。
起码在两年内,这两样小东西都会给海州厂带来丰厚的利润。
何熙很快到了徐海信的房间,进屋就瞧见桌子上全是合同,郑文华正在整理。
看见何熙来了,徐海信就说:“来,赶快坐!我找你有事商量。老王把门关上。”
王主任连忙把门关了,还用手拽了拽,可见小心。
这会儿,屋子里就剩下了四个人——徐海信、郑文华、王主任和何熙。
徐海信这才把郑文华递过来的合同给何熙:“何熙啊,我本来竞争TS1号,是怕厂里以后没饭吃。我可真没想到能成,我还没想到的是,这TS1号没落地呢,我们先赚翻了。”
“你看看,这是一年300多万的利润。我都不敢想,签字的时候我都手抖。”
何熙就笑了:“等着TS1号落地,厂里会挣更多利润的。”
徐海信直接摆摆手:“那都是以后的事情,而且也是你的功劳大。我这会儿找你来,是跟你商量两件事。这事儿挺重要,你好好想想。”
何熙一看徐海信很严肃,也就坐好了:“您说。”
徐海信正色道:“首先是关于隔音罩和限油器的生意。这个生意名义上是海州厂接下来的,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东西是你的。”
何熙倒是不意外,这东西全部都是她拿出来的,不挣钱只是让海州厂取得大比武胜利的话,自然无所谓。
但现在有利润了,如果徐海信不能够正确处理,那就不对了。
显然,她的眼光不错,徐海信人也不错——即便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也没有昏了头脑。
何熙就说:“这东西的确是我的,但现在都交给海州厂手上了,您是怎么想的?”
徐海信很真诚:“交给我们也不是我们的,我是这么想的,这东西我们肯定不能自己吞了。该你的就是你的,只是怎么给你,这个问题比较大。”
“我昨天晚上要报价的时候还想,要不就当奖金发给你,但今天瞧见这个生意这么火热,这个法子不合适。一是政策规定不可能太多,二是不能年年给,即便知道这是你的功劳,大家也会有意见的。这样你太吃亏了。”
“我们三个还有老霍,刚刚电话商量了一下,琢磨出一个主意。你看看行不行?你不是有个水泵牌子吗?我们在厂里办个集体企业,然后咱们合作,你提供技术,我们提供厂房和人力管理,共同生产。这样又符合规定,你占着股份,每年都可以分红。”
集体企业是这个年代的特色。
其实就是国营厂子私下办的企业,一开始是为了安置待业青年,不过因为形式灵活,不少集体企业后来都做大做强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
现在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联营,这也是很少见的,恐怕徐海信还得层层找人申请批复。
何熙真挺感动,徐海信他们这是真为自己想。
她说:“我同意。”
何熙一同意,在场的三个人都笑了,不过郑文华也说她:“傻丫头,还没说完呢你就同意,给你多少股份你都不知道呢!也不怕被卖了!”
何熙就说:“你们都能这么为我着想,还能在这上面亏欠我?”
这是真的,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样放心的,这可是一开始就点明的一年三百万利润的大生意!
听说南方那边,现在流行起了万元户。
能当万元户的可是有钱人,可他们的生意一年顶三百个有钱人,还能年年分红。
这么大笔的钱何熙都能面不改色的信任他们,徐海信、郑文华和王主任心里不知道多感动。
更何况,海州厂的未来本就是何熙挣下来的,再说自私点,他们的未来也是何熙挣下来的。
大家谁不向着何熙呢。
徐海信直接说:“我们参考了一下,也询问了一下,一般技术入股都是三成,我们也给你三成,你同意吗?”
这个分成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何熙只出技术,首先这个生意能成,是依托了海州厂的平台,其次海州厂毕竟是国营,太高也不会批准,最后一个企业需要应对的事情太多了,管理人力等等,这些她都不用费工夫,只是坐着收钱,何熙立刻就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