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5页)
“也正是如今确定了安全性,朝廷才全面推广用于民间。这消息还没出来,本不该对你们说。但既然你提到这点,也不是什么大秘密,过阵子朝廷应该就会颁布诏令,我便告诉你们吧。朝廷会以太医署为总署,在各州各府设立分署。往后谁想接种牛痘,去分署就行。”
此话一出,大厅沸腾起来。
“唐老板,此话当真!”
唐老板笑嘻嘻道:“这种事我怎会开玩笑,真与不真,你们等着过些日子去城门看皇榜不就行了?”
众人都高兴起来。
那位外乡人眼眸暗了暗,见此情景,便想找借口走人。谁知被唐老板抓住了他的手腕,力道之大竟是挣脱不得:“老弟,你说家住西北,不知具体在西北哪里。我走南闯北多年,去的地方不少,说不定知道呢。你不妨说给我听听?”
“乡下小地方,不值一提。”
“是不值一提,还是不敢说?我瞧你虽是闲聊,却字字句句指摘朝廷,那些话仔细想想,可都不简单呢。你怕不是奸细吧?”
“奸细?”众人震惊!
张里长三人回过神来,怒不可遏:“好啊!我就说你的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原来是奸细!前几天才抓了一个天地会的探子,你难道是他的同党!”
“抓起来,送去衙门!这种奸细就该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打死!什么天地会,就是一群反贼会!朝廷这么好,研制出新稻种,免费给我们种。那可是比以往多一倍的收成,每亩至少有七八百斤呢!去掉税收,还能留下许多,除自己吃用外,还能卖!
“眼见日子越来越好,天地会就来京城使坏!谁吃饱了撑得才跟他们去造反!我们村可还等着朝廷发新稻种呢!谁要反朝廷,老子就反他!”
“对!送去衙门!是不是奸细,衙门一查就知!”
外乡人:……万万没想到!
二楼。胤礽笑眯眯关上窗,不再关注。
半个时辰后,唐老板回来,偷偷进了房间:“太子!”
“送去府衙了?”
“送过去了!”
胤礽从小柱子手里接过一个荷包扔给他,“干得不错!继续努力!”
“谢太子赏赐!”
胤礽挥手,唐老板识趣告退。
康熙二十年入冬的时候,他让索额图在民间找了几个人,不拘身份,只需能说会道。集结起来后,胤礽让小柱子去训练了一段时日。小柱子跟在他身边日久,最懂他的心思,让其做培训再合适不过。
培训完,胤礽让这些人以行商的身份去往全国各地,悄悄引导舆论。此举用意有二。牛痘之后,在康熙的默许下,“太子得神仙入梦”的说法深入人心,并且在杂交水稻出来后,愈演愈烈,甚至进化为太子就是神仙。
胤礽这么做,其一便是为了避免天下只知太子而不知皇上。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分散了人们的关注点,让大家知道,牛痘和杂交水稻虽是他弄出来的,可后来一系列将其运用到百姓身上,使百姓受惠的举措却是皇上的决定。
经此之后,众人都明白天子的仁心。话本不论如何杜撰,他都脱不去XX家二公子的影子。既是XX家的,那XX是谁,不言而喻。尤其话本虽多以他的形象为主角,XX的戏份也不少,全是正面性的。因此不但胤礽拥有的一批粉丝,康熙的粉丝群体更大。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谁研制出的东西不重要,谁把东西推广给百姓,让他们得实惠的才重要。
其二便是朝廷需要一个途径来宣扬与维护自身在民间的正面形象,传递朝廷想传递的东西,并扫除对朝廷不利的言论。简单点说,就是中央得有一个宣传部。目前宣传部是没有的,但类似的雏形可以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胤礽此举成效甚好。
示意小柱子结了账,胤礽起身回去,刚到毓庆宫,便见梁九功的徒弟过来,说是皇上有请。胤礽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又去了乾清宫。
康熙直接将一份折子递给他:“你看看!”
胤礽打开,是江南那边递上来的,说是捣毁了天地会的两个小据点,还都是百姓举报的,倒是与京城此前抓的探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礽将折子放下,笑起来:“儿臣听汗阿玛说过,天地会最初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多是一些下层贫苦百姓,因生活困顿,想谋条活路建起来的,中途加入了一些江湖人士,后来被有心之人利用,经历数次整改,变成了反清复明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