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及番外计划(第18/27页)
其四,当初南越之所以灭亡,除了汉军太强大外,也因其内部分崩离析:南越太后、国王一心投降,吕嘉弑主独走,部落骆将们不听指挥,一盘散沙,焉能不败?如今的岭南,却是汉骆宛如一家,团结一致,不熟悉水土人情的魏军敢来,必遭重创!
总之一句话,在岭南作战,汉必胜!
然而邓禹的预言,尤其是汉骆两族“精诚团结”的话,很快就被残酷现实打了脸。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春,不等残汉小朝廷在岭南站稳脚跟,惊变就从更南方传来:
“交趾郡骆女征侧、征贰姊妹,杀官叛乱!”
“这一定是魏国绣衣卫煽动!”
惊闻此事,邓禹第一时间怀疑起敌国间谍来。
但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岭南是邓禹打下来的,他稍花点心思就能想明白,交趾的叛乱到底怎么回事。
过去,交州虽立郡县,但汉官的统治仅维持在郡城、县城周边,离城三十里,便是另一番光景:要么热带雨林丛生,要么就是山高水远,越人、骆人部落居住在这些地方。他们习俗与汉民大不相同,椎结徒跣,贯头左衽,言语又不通,交流起来,比江东的山越更难,长吏之设,虽有若无,想要编户治理何其难也,只能依靠各部落头人“骆将”来间接治理。
前汉甚至取消了交趾、日南、九真三郡的赋税,只征收当地珍珠、香料、象牙、犀角、玳瑁、鹦鹉、翡翠、孔雀等奇珍异物为贡,汉骆之间尚可相安无事。
汉平帝、新莽时,交趾太守是汉中人锡光,这是一位能吏,眼看中原大乱,遂闭境拒守,教导民夷,郡中还算太平,而且锡光是个铁杆复汉派,听说刘秀称帝,便遣使贡献,邓禹南征时,还策应了他。
但如今锡光已死,刘秀生出南迁心思后,自然要派遣亲信开辟岭南,希望能将善战骁勇的骆人为汉所用,组织骆兵抵御魏军,同时加征田租,让骆人上缴粮食,以养活嗷嗷待哺的南迁民众。
派去交趾的郡守将帅多为刘秀的南阳、颍川故旧,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又沿袭了当年征讨山越的坏习惯,凡事总喜欢武力降服,动辄杀伐,与不少骆将结了血仇。随着大量军民涌入,田租越来越重,几年下来,当地汉、骆关系变坏,而官府遇官司基本都袒护汉民,不论其良莠,骆将们越来越不满,矛盾便日积月累……
终于在今年,出了大事!
据邓禹所知,那征侧、征贰姊妹,乃是交趾郡麊泠(mí líng)县骆将之女,姐姐征侧嫁给隔壁朱鸢县另一员雒将为妻,因其丈夫被交趾太守处决,遂带着夫家、母家一起作乱,很快攻下了两个县城。
交趾太守上奏刘秀,说他是“以法绳之,明正典刑”,但据骆人说,此乃太守为政贪暴,施政苛刻所致……
不论如何,这次二征作乱,俨然成了交趾骆人发泄不满的机会,一时间群起响应。
交趾最初回报说“即日可定”,后来却急奏“骆人皆反,围攻郡府”……等到邓禹得知消息,交趾太守已经跑路到北边的合浦郡(今广西北海),郡城落入叛军手中!
这下问题大了!邓禹惊出一身冷汗:“交趾万万丢不得!”
要知道,汉武帝将南越“屠为九郡”,到了汉成帝时,因为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屡屡叛乱,统治成本太大,遂罢郡弃治。
于是交趾刺史部只剩下七郡,尚有户二十余万,人口一百五十万……
然而这里面,交趾郡的户口,竟占了全州的一半!
相比于南海郡的荒废,交趾在汉朝却发展得极好,红河沿岸的田土膏腴,不用花费太多劳力就能种出稻米。当地还有一种每年能产两季的水稻,竟以极南偏僻一郡,养活了七十多万人口——这还是骆将们报的数量,真正人数,恐怕远不止于此。
若失交趾,刘秀将丧失主要的人力、粮秣、财货来源,更要命的是,若交趾的大乱,席卷到九真、日南,骆人们受魏国细作鼓动,长期与汉为敌,蜗居岭南的残汉小朝廷,就将面临腹背受敌!复兴别想了,灭亡亦在旦夕之间!
邓禹立刻修书上奏身在苍梧的刘秀,认为交趾之乱若不急定,恐将危及心腹,哪怕五岭防务再艰难,也必须抽调万余人,南下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