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铜马帝(第2/3页)

但如今形势所迫,万余人岂能抵挡十多万铜马的围攻?邳彤躬身认怂:“众人畏惧铜马劫掠杀戮,是故城池万不敢开,我知陛下与铜马欲继续西击真定,愿效仿信都,出粮食一万石。如此,既能尽臣子之忠,也可保全满城黎庶!”

……

等杜威回到位于下曲阳南方的宋子县时,他的皇帝刘子舆,也带着东拼西凑的“羽林卫”数千人,与铜马三位大渠帅在此会面。

若说两个月前,铜马三位渠帅东山荒秃、上淮况、孙登对刘子舆尚无敬意,只是打着“用他骗开几座城池就杀掉”的心思,到了四月份,他们发现,这刘子舆已经杀不了了……

只因王郎太会演戏,也明白底层铜马贼寇的精神需求,开始发挥特产,大搞迷信,这不,眼下与三位大帅见面时,就玩了一出请祖宗上身来助威。

“太祖高皇帝下我!”

随着复杂仪式,鸡血洒下,刘子舆整个人竟能腾空一跃而起,然后摔在地上不断抽出,口吐白沫,等他一个鲤鱼打挺再站起来时,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平素颇有天子仪容的的刘子舆,此刻竟一副老痞子作态,眼神中豪气万丈,先让人找铜镜来一照,而后哈哈大笑:“不愧是朕的子孙,像朕!”

这把戏新鲜,铜马没见过,只一群群地下拜。

“刘邦”又在众人面前箕踞而坐,抚着根本不存在的浓髯道:“朕起于草莽,提三尺剑,斩白蛇举事,三年灭秦,五年诛楚,打下了汉家江山,后来曾刑白马为盟,说非刘姓不得为王……”

“可如今汉室天下为贼寇所篡,河北诸王身为宗室,竟不听子舆诏令,可恨!”

他点着东山荒秃、上淮况、孙登三人道:“还是汝等忠勇,若能拥护子舆,光复汉室,纵然是异姓,也可封王!”

说罢抬起头叹了口气:“时辰已到,朕要回九天之上去了。”

末了对众人狠狠一瞪:“有敢不奉子舆者,朕必以天雷诛灭之!”

言罢眼睛一闭,直愣愣向后倒去,半晌后复睁开眼睛,恢复了往日的文质神采。大渠帅们被这一幕搞得面面相觑,又不好直说不信,普通的铜马众则对刘子舆更加敬若神明,更有托儿说,刚才高皇帝附身时,在刘子舆身上看到了龙的影子!

“高皇帝有诏。”王郎起身,点着东山荒秃等三人道:“等打下真定,朕就封汝等为王!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而各路小渠帅为侯,各有封邑!往后汝等就有自己的地盘,不必再流离失所了!”

众人纷纷欢呼起来,大渠帅们也只能垂首应诺,铜马军已经有些依赖刘子舆了,打着他的旗号,真能骗得不少坚固的城池开门,任由他们进去吃粮。

如今青黄不接,饥荒正在席卷冀州,河北东部各郡尤甚。铜马和各路义军被逼无奈,只能往西部的诸王领地、豪强地盘走,而刘子舆是能够将几十支武装团结起来,奔个活头的唯一人物!

这种情况下杀他?铜马自己就要起内讧啊!也罢也罢,再忍一忍吧。

杜威心服口服,没想到皇帝还会玩这一招,只过去禀明自己在下曲阳的见闻。

“邳太守对朕很失望啊,他与和成大姓们不信任铜马,也连带对朕离心离德了。”

王郎只如此叹息,其实连杜威都觉得,全然偏向铜马,会让大量豪右及郡守背离刘子舆,他们为了保全自家,往后宁可投靠能带来秩序的魏军……

“但是,朕有得选么?”

王郎也曾对大族、宗室抱有希望,但在发现他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继续依附只会一起覆灭后,便决意投向更容易被他的预言、神术诓骗,为自己卖命的一方。

“《论语》有言,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无兼得者,这是朕不得不做的抉择。”

多学习确实是有用的,后一句则是:“假得真失,假失真得,其别微矣。”

他现在已经越来越把自己当成刘子舆,而非王郎了。

“下曲阳不开城门也无妨,能提供一批军粮足矣。”

王郎的目标,还在更西方,在真定王的地盘上,他家的粮仓,才是冀州最大的!自己没来得及娶的“皇后”,还在那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