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开国盛典?许清宵赴约,天下沸腾,双方底牌!(第4/9页)
陈正儒出声,他基本上是给了许清宵一个答复。
大魏随时可以一战,如果被逼急了的话。
“恩,我明白。”
许清宵点了点头。
而陈正儒继续开口。
“守仁,老夫过来找你,一来是为刚才的事情,二来还有一些喜事告诉你。”
“如今天工阁与聚贤馆建立成功,各地人才如笋一般冒出,其中有不少能人巧匠,还有一些不错的俊杰。”
“都被六部各自选走。”
“如今粮产增加极多,上次得到赐福,大魏土地肥沃,易种植粮食,我等在两天当中更是找到一些稻穗,比寻常稻穗多了接近三倍谷粒。”
“还是三季稻,一年可收三次,各地也发现了一些食物,只需要一点水就能养活,而且生长速度极快,一个月就能收成,就是没什么味,但能扛饿。”
“顾尚书算了一下,若不出意外的话,水车,良田,开荒,以及这些稻穗种子的情况下,大魏粮产可达到五倍之多。”
“如果加上新找到的粮食,可以解决大魏五成百姓的生存问题。”
“三年之后,大魏粮产可翻十倍,达到天下粮满的盛况啊。”
陈正儒有些激动。
他这次过来,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醒许清宵,也是告诉许清宵这些好消息。
水车就不用多说了。
许清宵成圣之后,大魏无数良田得到赐福滋润,生长出大批粮食就不说,更主要的是,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新稻穗,这些稻穗种植出来的米,饱满颗大,而且数量也极多。
而所有荒田也得到了滋润灌溉,有些荒田本就不适合种植,可随着天地赐福,这些荒田变成良田,大大提升粮产。
再加上又找到了一些虽然没什么味道,但可以扛饿的新食物后,户部这段时间激动的天天睡不着觉。
毕竟种植再多的粮食,也要考虑很多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
没有那个国家不缺粮食,无非是有人吃得饱,有人吃不饱罢了。
大魏王朝即便是得到天地赐福,但想要喂饱整个大魏,还是很困难,有五成大魏百姓,都是底层中的底层,生活在大山之中,或者是极其偏远的乡村。
哪怕是种植,他们也难以吃饱饭。
现在有了这种东西,虽然不怎么好吃,可最起码管饱啊,吃饱了就有力气干活,有力气干活,就能继续生产,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生活。
任何发展都是需要时间的,陈正儒已经预料到再过几年,大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好。”
“这是好事,不过还是要让顾大人控制一下粮食价格,现在开始就要打压粮食的价格,但不要打压的太狠,可以慢慢来。”
许清宵听到陈正儒所说,心中也充满着喜悦。
现在五倍的增长,过个两三年后,必然是十倍的增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魏王朝三年赶超鼎盛状态,五年可达到真正的盛世,家家户户有存粮,可以往下个阶段走了。
这就是国运强的好处。
风调雨顺,没有任何灾祸,甚至你需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东西,都会赐福给你,就好像这个稻穗以及这种听起来类似土豆的食物。
按理说要去找,而且很有可能几年都找不到这种食物,但国运强盛之后,这些东西平白无故自己出现,省时间不说,还让大魏提前进入发展阶段。
早一年得到,大魏就能早一年崛起。
“恩,顾尚书明白这点,已经着手令人安排了。”
“不过,顾言让老夫问问你,眼下国库充盈,粮产增收极快,虽然陛下免了三年税收,但粮产充盈之下,大魏国库的银两,可以进行部分支配,问问你有什么想法。”
陈正儒询问道。
户部现在是彻底飘了,国库银子多,外面粮食多,不花不舒服。
原来不花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所以明知道花银子能发展国家,但也舍不得花,就怕那天突然断粮,哪里又闹出什么灾祸。
可现在不需要担心了,自然这些银子放在国库里也没什么作用,倒不如拿出来造福百姓。
“陈儒,让顾大人拿出五成国库,修路建桥,以郡为首,修建大魏官道,要求路面平整,四通八达,每五十里路,设大型驿站,负责收取官道路费,按里收银,一里一文钱,按人头算,入官道给予令箭,出官道交还令箭,商队行走收取两成漕运费,各地遣派官差轮番看守,凡逃单者,谎报者,一次罚款,两次严惩,三次不得再行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