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镇魔神石下落,武帝遗宝,抵达朱圣故居(第5/8页)

“如今看来,很有可能是怀宁亲王。”

女帝给出答案,却让许清宵彻彻底底感觉复杂了。

怀宁亲王?

他是最想造反的一个人,怎可能又变成扶持女帝上位的藩王呢?

可以说,到现在怀宁亲王估计都想要造反,许清宵也做好准备对付他。

现在一听,简直是太复杂了。

怀宁亲王帮女帝做什么?扶持女帝上位,想要控制女帝?这明显没道理啊,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不在最开始的时候直接造反?他掌握麒麟军,五大营之一,而且他本身就与武帝是同一辈的,有足够的威望。

真要说,还真没几个人比他更合适当大魏帝王,除了永平亲王,毕竟永平亲王当初的的确确是下一任大魏皇帝,如果不是发生了靖城之耻,那么永平亲王就跑不掉了。

所以许清宵真不敢相信,背后支持女帝的藩王,会是怀宁亲王,这太绕了。

极其极其的不合理。

一句话,怀宁亲王图什么?

“这只是朕的猜测,许爱卿莫要多想,是不是怀宁亲王,还不清楚。”

“总而言之的是,先帝北伐失利,但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涉及中洲仙藏。”

“这才是一切的根本,传闻开启中洲仙藏,可得天下。”

“而开启中洲仙藏的办法,就藏在了太子与武帝遗宝中,这些年来,朕也让人暗中搜查,不过一无所获。”

“白衣门,各地藩王,甚至文宫也在偷偷调查,每个人都想得到中洲仙藏,大魏用国家根基换回来的东西,意义非凡。”

女帝认真道。

“国家根基换回来的?”

“陛下的意思是说,大魏后期北伐,不是为了镇压蛮族,而是为了中洲仙藏?”

许清宵对这个中洲仙藏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好奇北伐。

“自然。”

“七次北伐,前三次大获全胜,杀到蛮族失颜色,于战争来说,前三次的北伐,已经报仇雪恨,也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后面四次完全不需要继续北伐,可大魏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北伐,难不成许爱卿以为先帝当真嗜杀好战吗?”

女帝如此说道。

这话,也算是解开了许清宵心中一个疑惑了。

许清宵的的确确好奇,大魏七次北伐,前三次也把蛮族杀的哭天喊地,从战争的角度上来看,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没必要彻底屠干净蛮族,因为继续打就是浪费,杀了蛮族七成,为了彻底剿灭蛮族,发动新的北伐,不利国也不利民。

武帝冲动不说,六部官员岂能坐视不管?按照户部传统,怎可能让武帝继续打?

完全没必要啊,打赢了也不赚,打输了血亏。

可武帝不但打了,而且还进行了四次北伐,这要不是大魏实在扛不住,估计第八次第九次都有可能。

也正是因为最后四次的北伐,原本应当是神武大帝,现在史书上仅仅只是武元二字,代表着大魏王朝从经济发展,又重新变回战争发展。

许清宵一度好奇武帝为何这般,现在彻底明白了。

原来图谋的东西,居然是中洲仙藏啊。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可听名字也知道,绝对不是普通东西,通过方才女帝说的,得中洲仙藏者,可得天下。

对比一下,武帝这么冲动也正常,诱惑太大了。

击败蛮族,大魏王朝只是再变强一点,依旧被突邪王朝和初元王朝限制着,而得到中洲仙藏,直接统一天下。

跳过统一中洲,直接统一天下,换谁谁不心动?那个帝王不会心动?

合情合理。

此时此刻,许清宵大致搞明白武元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靖城耻后。

武帝登基,霸气回击,三次北伐,打到蛮族哭天喊地,但武帝也因为这场战争,发现中洲仙藏的秘密。

从而为了得到仙藏,不惜继续发动战争,四次北伐,得到了东西,但应当是没有全部拿到,而为了让大魏后代君王得到仙藏。

将太子送出,秘密藏在太子身上,而关键物品,全部被武帝藏起来了,也就是武帝遗宝。

许清宵只能这样去推算,按照最合理的方式。

至于为什么不留给女帝?这个许清宵直接就想到了,不是不相信女帝,也不是帝王真的无情,而是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