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又要我作诗?烦不烦啊!许清宵花式装哔!(第4/9页)

“当然,若是王大人不答应,那下官也就不多说了,王大人要是能从顾大人手中抠出一千四百万两,那下官佩服。”

许清宵连威带诱。

你要是听我的,三千万两给你,礼部三年不会有任何财政危机,想怎么花怎么花,反正肉烂了在锅里。

大家过几年好日子。

你要是不听我的,那行,你自己处理,顾言要是能拿出一千四百万两白银出来给你回礼,那算我许清宵格局小。

许清宵这番话,几乎是把王新志逼到了死路。

原因很简单,顾言是什么人?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是个守财奴啊,自己但凡要是敢开口要一千四百万两,顾言直接就是一巴掌打过来。

而现在如果答应许清宵,可以到手三千万两。

两个选择摆在面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选什么了。

“唉!”

“也不知道这群异族番邦又怎么惹了你。”

“行行行,答应了,答应了,就按照你的意思来。”

王新志几乎没什么犹豫,直接答应了许清宵。

没办法啊,不答应许清宵答应谁?

总不可能真去找顾言拿钱吧?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虽然这样做,极其容易惹来外交麻烦,可最起码自己礼部有三千万两白银啊。

至于真打起来了,那是兵部的事情,关我屁事。

“王大人英明。”

听到王新志答应,许清宵不由笑道。

“英明个屁,银两什么时候给礼部?”

既然已经下了决定,王新志直接询问许清宵,什么时候给钱。

他现在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想着搞钱。

“九月一,随其他五部来领。”

许清宵给予回答。

“好!”

“许守仁,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过有件事情老夫还是提前跟你说。”

“下次在发生这种事情,直接来找老夫商量,没必要这样绕弯子。”

“还有一点,算是老夫提醒你。”

“大魏文宫的水很深,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不要这样僵持下去,尤其是大魏文宫的读书人,你不要碰。”

“现在还不是学派之争的时候,你明白吗?”

王新志前面几句话意思很简单,别孤立他。

但后面的意思,却有些古怪了,是在提醒,而不是警告。

“学生明白。”

许清宵听后,不禁点了点头,朝着王新志一拜。

大魏文宫的水很深,这一点许清宵明白,王新志是提醒自己不要蹚浑水。

尤其是学派之争的事情。

自己再怎么折腾再怎么闹,归根结底还是个人恩怨,比如说严磊和孙静安,对自己很不爽,其他大儒也只是象征性出个面。

可如若自己真的广纳学徒,并且开始学派之争,那就不是开玩笑了,不是说不允许,而是朱圣一脉会集结力量,来打压许清宵的学派。

毕竟许清宵的学派,完全就是跟朱圣对立的,要是其他学派,倒也不会太过于激烈。

每个人都有私心。

哪怕是大儒,也有自己的私心,甚至哪怕是圣人都有私心,除非是无情无欲之人,否则的话,谁没有私心?

往大了说,这个世界没有黑暗,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对立面罢了。

“王大人,东西拿好,记住得印刷,不要让人用手抄,直接拓印即可。”

许清宵将自己写好的诗词交给对方。

这种印刷版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价值,真要拿出去卖,一千两到顶了。

复刻版有什么作用?而且数量还多,数万番邦来使,一个国家一份,人多给两份,算起来的话,也要几十万两白银了。

唉,当真是大气啊。

许清宵心中感慨。

而王新志拿着宣纸,也离开了守仁学堂。

待王新志离开学堂时。

大魏京都。

怀宁王府中。

一个面具男子,站在怀宁王面前,他姿态略显倨傲,并不是那种下属姿态。

“满朝文武,竟然在一夜之间改变主意。”

“大魏商官,如今争先抢后跳进这个坑。”

“一旦等各地商人将银两送至京都,水车工程必然顺利推广,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何事?还望王爷告知。”

面具男子出声,他询问怀宁亲王,为何一夜之间,文武百官纷纷改变想法,支持官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