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4/7页)

哪怕他只是每天看五页书,时间久了,这个积累量也是不小的。

写完给林春的信,林夏把要寄给他的东西打包好,连同信放一起,又打开了方英秀的信。

方英秀的信就简单多了,多是她在京城又做了什么事情。

现在的她生活比在乡下多姿多彩多了。

她依旧住在小四合院里。

不过大四合院她天天过去做做卫生,给她种的菜除除草,有时候浇浇水。

这些活不重,还不够她热身的呢。

等做完这些,如果是她工作的时间,她会去华衣店里帮忙卖衣服。

她对自己挣多少钱没有很高的追求,所以她不会抢单,但就是如此,一天下来也是很多钱。

方英秀因为年纪问题,方芝对她是照顾的,干一天休一天,如果身体撑不住可以直接请假。

不过大多数时候,只要方英秀没事,不觉得累,她都会连着几天上班。

觉得累了,便会休息两天,这时候她就是在胡同里找到那些她认识的新邻居,看看别人下棋,互相聊聊天。

方英秀最喜欢的便是和这些邻居说自己的闺女儿子,那些邻居也是。

不过他们的闺女儿子都不如她的优秀,也让方英秀每天说话时都带着十足的底气,在这些邻居里也是受欢迎的存在。

林夏知道自己娘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就可以了。

她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远方,她现在有点想回京城了,想念她娘的饺子了。

林夏叹口气,收回目光,开始给方英秀写回信。

***

林夏在文工团的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而随着一部部电影的上映,林夏原本因为《故乡情》就火便了大江南北,此时更是名声大噪。

现在每天学习的报纸上,每张报纸都有写她的。

写她的歌,写她的人生经历,写她现在的成就都是她一步一步逐渐实现的,破茧成蝶。

当然,除了夸她的,也有骂她的。

说她身为文工团的军人,写一些靡靡之音,没有写表达对国家对军人的歌。

有喜欢她的作家,就开始在报纸上和这人对骂,拿林夏前两年演的《红色理想》还有她写的《春日赞歌》,大一参加比赛时写的歌举例子。

说骂她的人简直没有长眼睛,就是嫉妒她,为了骂而骂,沽名钓誉,明明她一开始写了那么多赞美的歌,就当睁眼瞎看不见。

然后骂她的人说不过,就说林夏是自甘堕落,一开始开端是好的,不坚持,现在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维护她的再次骂这个人,说这人是鸡蛋里挑骨头,而且不懂欣赏,就关注那些没用的东西,歌曲里表达的价值一点看不到。

随着这场骂战愈演愈烈,林夏的大名在整个文艺圈子都火了。

原本她以前在文字圈子里就有名字,现在她的名字更是闪闪发光。而且现在的林夏,和之前的不同,现在她的实力,在这个圈子里都是可以说得上话的存在了。

林夏的火是厚积薄发,她现在只要出了文工团的大门,就会被人认出来,然后要签名。

现在追星没有那么疯狂,林夏也会伪装,认出来她的人不多。

不过只要一被认出来,很多人就会围上来,所以后面林夏看有人频频看她时,她就会赶紧跑走躲起来。

之后便减少了出去的次数。

等这波热度过去了再说。

除了这些烦恼之外,林夏还收到了很多人给她寄的信,到后面,收发室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给她。

每次给她的时候还打趣说:“林夏同志,你一个人在收发室的信,顶整个军区所有人的信了。”

林夏冲她无奈地笑:“我都不知道我的住址怎么暴露的?”

被人喜欢是开心的,可是这么多信,她根本看不完。

更何况除了信还有寄过来的东西。

最后林夏只能无奈登报请喜欢她的人不要再寄信和寄东西了,如果喜欢她,就请多听几遍她的歌。

寄信和寄东西太多了她收不下,而且还浪费钱。

登报之后好很多,而且后面军区也开始过滤信件,因为有些信是写的对林夏不好的话,这些信都会被退回。

那些东西林夏也是退回的,军人不能收东西,这是规定。

退的次数多了,便没有人再寄了。

随着暑气慢慢消退,天气慢慢没有那么炎热,林夏看着天空飞过去的大雁,忍不住想,龚越什么时候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