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第2/3页)
比起把kk搞成了外国资本控股,生二胎就真的是小事了。
王蕾点头,“其实这一条,我来之前有人给我递了话的。不过我觉得老板你心头有数,也就没多嘴。”
“嗯,工信部的人?”王蕾如今也算是有了半官方身份的人。如果有相关领导和甄家相熟,让她带个话不奇怪。
“对。”
王蕾顿了一下,“一轮融资的股价肯定比二轮便宜许多。”
黎夏道:“那谁让国资不能给予我们上市方面和技术上的支持呢。我愿意卖给他们就不错了。”
逼急了,她出手部分苹果股票自己搞个离岸公司来参与融资。
要不是苹果涨幅大,而且自己买被查出来的概率很大,她无法再隐藏小金库。她就真这么干了。
黎夏下楼去了,除了来投资的机构,到场更多是国内的中小企业。
大企业有自己的门路融资,有自己的投资商。
但中小企业真的挺艰难的。银行贷款不容易,拉投资也不容易。
所以有这样直接接触大投资机构的机会,都想来碰碰运气。
平时别说这样的一流大机构,就是二线、三线的他们都很难接触到。
去递企划案,人家看不看都难说。没准这些投资机构每年收到的中小企业的企划案都能堆满一个仓库了。
所以,对于黎夏大气的在网上广发英雄帖,让他们从搞来邀请函偷摸接触‘金主’,到如今可以坦坦然然的入场,他们还是很感激的。
黎夏一出场,就不少中小企业主同她打招呼,‘黎总好!’‘多谢黎总邀请!’
还有不少人举杯示意。
她都笑着点头,并且举杯回应。管它认不认识呢。
反正她请不请,这些人都要来想办法混进来,或者混不进来就在门口等着‘金主’出去,那她不如大方一点。
这样至少还赢个口碑。再说了,人越多越有气氛。
这些中小企业目前也不能从她碗里夺食。
以后如果夺了,那应该也不是这一场酒会的缘故。
王蕾和机构来的人有过接触,她一路给黎夏介绍着职务和姓名。
这样比较正规的场合,名和姓都是要说全的。外国人的姓名通常都一长串。
亏得黎夏英语好,事前又看过他们的资料,都准确复述出来,并且对号入座了。
她英语流畅,发音标准,倒是让许多人有些吃惊。
黎夏没有带翻译过来,他们原本以为王蕾要给她充当这一角的。毕竟他们也看过黎夏的资料,连大学都没有读过。
但她这个下属却是从世界排名前几的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私下研究黎夏的时候,他们也讨论过,这样的精英为什么愿意屈居人下给她打工?
还有聂政这样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是。
却没想到黎夏可以用英语落落大方地和他们侃侃而谈,并且对互联网、对经济形势、金融态势都了如指掌。
在场也有记者,如实的记录了这一切。
黎夏和客人交流了一番,就把人交给了聂政。
王蕾小声和她道:“黎总,这才是一轮投资,来的大多是华夏分部的负责人。等到二轮大概就是总部投资部的老大了。”
黎夏道:“我也想到了。我还没到虎躯一抖,就让人纳头就拜的地步。不过,他们华夏分部的负责人也大多是他们本国人啊?”
“是啊,华裔在投资机构不好出头的,在国内通常也是给人打工的。他们都比较信任自己本国的人。就算是亚洲分部的小头头,也以日韩或者港台的人为主。”
黎夏道:“等华夏市场越来越重要,他们会更重用内地人的。”
酒会开始,黎夏上台发表了纯英文的欢迎辞。这是她该尽的地主之谊。
而且这不是外交场合,所以她迁就了外国朋友说英文,然后再由翻译现场译成中文。
她致了欢迎辞,然后聂政上台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kk这次融资发表了简短演讲。
之后的酒会上就是聂政出面和投资机构交流了。
黎夏则端着果汁去向秦省长和本地领导道谢去了。
今天的酒会,官方的支持力度那是相当的大的。
秦省长道:“小黎,你英语这么好的?”
“世界通用语嘛,要赚外国朋友的钱,自然应该多了解人家的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