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第2/3页)
文革十年蹲牛棚遭了些罪,平反后一直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想把十年浪费的光阴找回来。
奈何财政不足,哪哪都需要钱。防震、抗震上一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所以听说出了个愿意陆续拿出两个亿给地震区的孩子修学校的企业家,老爷子立即打了报告主动申请前来协助。
地震局批准了。他来替黎夏这边干活儿的时候,算出差。毕竟这是省委、省政府都大力支持的项目。
因为他已经五十开外,局里又派了两个年轻的助手给他。
陆晓云联系了她大学同学,省城日报的顾岭记者。他主动找领导申请了这次报道任务。
因为对外只说是一笔500万的捐赠,造不成太轰动的效应。就没太多人跟他争!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次跨越很长职业生涯的连续报道。
黎夏自然也乐得是和自己人有关系的人,这样比较好沟通。
于是,一周后她便带着一位韩老和他的两个助手以及顾记者同他的助手、设备回到了X山。
高市长政务繁忙,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汇报过这项工作后,又替黎夏联系了一下相关厅局,早就回去了。
不过,黎夏如今算是在□□和省长那里挂上号了。
两个亿的捐款让他们对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件事在一定范围内慢慢流传开了。
还想打黎夏超市主意的人,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两个正部级愿意保驾护航,让她顺利兑现承诺的两亿捐款。那就不是等闲的人能动她的了。
毕竟超市到了别人手上,未必能挣这么多钱,更未必能舍得捐出来。
黎夏直接把这两拨人带到员工中心的办公楼里空楼层居住。
她一周前就打电话回来让吴娜在这里弄了几套招待贵客的客房。还选派了最好的服务员服务。
毕竟是要长期招待的。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为了省钱。星级酒店忒贵了。
而且房间空闲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招待其他贵客。
“韩老、顾记者,怠慢了啊!”黎夏让人给他们把行李搬进房间,自己也陪着上来。
韩老笑笑,“黎总是个务实的人,这很好。而且这园区内的条件不错的。我们地震局的人,什么地方都去过?这里已经很好了。”
当然,园区外头还是荒凉一片。不过,黎夏专门从省城租了两辆车给他们用,要进城还是很方便的。
顾记者也道:“我们跑新闻也是什么地方都去过的。黎总,我听说你是94年才下岗的。”
黎夏提起桌上的茶壶给两人倒凉茶,“我90年12月份就停薪留职了,最开始是开餐馆积累资本。楼下有一家黎夏餐馆在装修,感兴趣的话一会儿可以去看看。”
魏容已经从食堂隔出了40平米的空间,要在员工区也开一家了。
她这一周都在认真练习黎夏教的菜,同时在做黎夏餐馆的架构。哦,所有的招牌她已经换过了。
黎夏得知她是直接拿之前的招牌让师傅在背面改的,也有点好笑。
确实是一个节约的好法子!
韩老道:“难得啊,你这才干了没几年,就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
“预计是二十年呢,一点一点的拿。您几位今天车马劳顿,尤其韩老你这么大岁数了,回头还要跟着我跋山涉水的。”
“说20年才是实在话。黎总你能这么慷慨解囊,我何惜一副残躯?愿为四川人民发挥点余热!我今年52,我觉着再活20年是没有问题。”
黎夏和顾记者等人都笑道:“那肯定没问题。”
第二天,黎夏就带着他们直奔韩森所在的自治县了。
她这次去省城,咬咬牙把心仪已久的红色牧马人越野车买了。
七人座的,走山路什么的比较方便。黎夏、韩老和两个助手,顾记者和一个助手,再加司机正好七个人。
到自治县的山路有些难行,赵明亮开过了Q县,又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韩森笑容可掬的从酒楼迎了出来,背后还跟着几个下属。
黎夏给他打电话啊,他主动提出要给他们接风洗尘。
“韩县长,太客气了。怎么好劳你这一县父母官来迎我?”黎夏赶紧下车,和韩森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