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放着历史书白读都不读,活该他找死(第3/4页)

贾诩问得非常仔细,一看就是做计划非常有条理缜密之人。

魏续为了免于挨打受刑,也是把知道的都说了,不知道的也找来当初在现场见过侯成斗将被擒经历的侯成亲兵,仔细描述。

贾诩知道了带兵将领有吴班、张任,在脑子里过了过。

他暗忖吴班倒是交集不多,不过也知道他在三年前(194)的刘备北伐时,担任过走祁山佯攻陇西、天水那一路,战绩平平,应该是裙带关系爬上去为主。

至于张任,贾诩也承认张任打营地防守战确实有一套——无论是跟郭汜还是韩遂,张任那两场营地防守战的历史记录,贾诩都是心里清楚的。

从这个人事构成判断,贾诩心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派张任来,肯定是为了防守河东,而不是给关羽派进攻用的援军。说不定还是指望把徐晃替换到进攻阵营中,直接配合关羽,让张任担过防御重担。

不然,没道理派个防御型将领参加进攻型战役。

至于吴班,肯定是用来在关羽不在时,确保河东地区对刘备的忠诚度,不至于因为被敌人收买或者别的什么意外情况出现漏洞——诸侯派自己的亲戚来担任那些对忠诚度有额外要求的岗位,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难道刘备就是给关羽增兵、用防御部队顶替目前的徐晃,结果恰好时间凑巧,跟我们撞到了一起,这才导致敌援忽至、安邑难以攻克?”贾诩忍不住这么想。

从吴班张任这个人事构成,看不出其他任何哪怕一丝的威胁。

贾诩看不出问题,只好再详细观察侯成斗将的纪录。

听了逃回来的亲兵说,侯成似乎是还没接敌就受伤了,然后被一招就擒获,似乎是先有暗器中招。贾诩盘问细节,亲兵又说了那敌将极为高大凶恶,至少身高八尺。

这几个细节一凑,贾诩瞳孔瞬间缩放了几下,失声呢喃:“极为凶恶高大,武艺高到一招就能击倒侯成,那不是张飞便是典韦了。

张飞天下名将,不可能隐姓埋名,而且还用暗器,那不就是典韦?典韦在,莫非是李素亲统大军来援?!”

贾诩太了解李素了,这厮可是身边赵云典韦周泰轮流保护,甚至有时候还同时有好几个保镖,连马超都客串过。

一想到李素又出现了,贾诩没来由觉得骨子里一阵凉飕飕的阴风。

普天之下论阴人,他贾诩就没怕过谁,这李素是唯一的例外。

张辽在旁边看了,都是暗暗诧异。自从贾诩投吕布以来,也几个月了,张辽自忖也见过贾诩各种状态,唯独没见过贾诩这种程度的发自内心下意识恐惧。

张辽忍不住劝说安抚:“先生勿惊,不是听说刘备派关羽偷袭雒阳时,就已经在准备登基大典了么,之前的情报,也多言李素、荀攸、钟繇等人俱在长安,事多繁杂。

刘备派出这支援军时,河东尚未遇袭。这等日常换防,怎么可能派李素这样的重臣来?我可是听说,上个月骠骑将军让陈孔璋檄文谴责袁术称帝、首倡必谴之后,可是派人假意去长安给李素册封。

以燕王名义许诺,说燕王登基后封他为少傅。使者也确认了李素在长安。这样的重臣,不会执行那么渺小的任务的。”

张辽这番话里,倒是还涉及了一个颇为逗比的小趣事。原来,上个月袁绍引用了殿兴有福论为刘和登基称帝造势后,为了显得更加体面,无聊给李素遥封许诺。

这事儿吧,其实袁绍也知道李素不会来做官的,但他礼贤下士的姿态要摆,类似于历史上后来那些王朝改朝换代之后,都要给孔子的封号稍微换一换。其他前代那些神仙化圣人化的人也要换个爵位封号,显示新朝新气象嘛。

李素是论证了刘和、刘备正统性的人,当然也要做做样子(类似于关羽在宋朝就换了八个封号,元明各换两次,清朝也换了十次,区别只是在于李素还活着)

据说袁绍的使者派到长安做样子的时候,被刘备听说了,刘备倒是也没斩使,只是轻蔑地嘲讽了一顿:小气!还封什么少傅,明知道伯雅不会跟你走,直接封个太傅好了,做梦都不舍得做大一点。

李素当时也在场,听了这话有些别扭,总觉得跟四百年前刘邦说“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的口气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