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让乡下人见识朝廷威仪(第4/6页)

刘妙说着说着,从背后轻轻环住李素,嘤嘤呢喃:“李兄,小妹支持你,不管外人怎么想,你就是最好的。”

李素拍拍刘妙的手背,让她缓缓松开:“我也没你想的那么伟大,我不是说了么,这几天我其实已经有解法了。后天跟桥蕤见面的时候,我准备开诚布公,把我要做的事情和盘托出,也会劝他学我的。

但我觉得,袁术麾下谋士,应该不会有这个见识,看不透这一招的妙处,桥蕤定然不会全盘学我,他也怕被袁术以害民盘剥之罪责罚。所以,只要袁术辖区的京兆五县,到时候有粮价没有提前上涨,而饿死了很多人,这个反面例子,就能衬托出我的好了。

当然了,桥蕤要是有如此见识,真肯彻底学我,那样确实到时候会没有反面例子可用。不过那也不要紧,到时候,我自会推一个可以推出去的有罪之人,来平息民愤。”

最后那个名字,李素就没必要跟刘妙提了,所以没说。

而事实上,他最近想到的,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设法借王必来做这事儿——王必不是直言敢谏么?而且还是京兆户曹从事,说这个建议是王必提的,正好符合职责。

当然了,要是王必最后活着出来否认,对质,那还是会穿帮的。

但既然李素都需要用到这一招了,他完全可以让王必先揭发一堆京兆世家、再反正揭发曹操,然后让王必被曹操派来灭口的刺客给杀了……

曹操可以借王垕的人头安抚军心,李素当然也可以借曹操手下的王必的人头来干类似的事情。

唯一的区别,只是李素从来不借自己人,要么不借,要借也借内奸。

而且这也只是B方案,桥蕤不听话的话,直接A方案都行。

刘妙虽然没有听到全部细节,但她听得出来,李素让她别为他担心、别急着和他形成共鸣,那就真不是虚的。

“哼,你太狡诈了,亏我还跟你心有戚戚同病相怜,想跟你互相安慰,原来都有破解之法了!”刘妙忍不住捶了李素几下。

“那你是希望我破解不了敌人的陷害么?”李素随口调侃。

刘妙气鼓鼓地嘟着嘴:“哪有!我当然希望你好了……人家只是发现,你又用不着人家安慰了,白跑一趟!这几年总是你在照顾我,我什么都做不了。”

李素欣然起身:“这有什么,谁让你为人妹呢,我在你这年纪,也是什么都不会干,还在跟着督邮书掾学识字呢。天色晚了,快回去吧。”

李素说着,让周樱派车送刘妙回长乐宫。

……

两天之后,李素带着典韦和太史慈,五百铁甲骑兵保护,一家人坐了几辆马车,到乐游苑曲江池畔宿营,封了场子摆上茶会。

太史慈几年没见,箭法倒是愈发精熟了,不过近战武艺和耐力似乎已过巅峰,李素是没本事看出来这一点,但是典韦之类身边懂行的人,都跟李素说过,这一点挺让李素惋惜的。

不过他也没在意,反正将来也不需要太史慈如何亲临一线持续冲杀了。枪法耐力差些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带兵经验越来越丰富,依然可以有大将之才。

后来,李素才知道,一方面是太史慈这个人本身身体如此(历史上只活到四十多岁),另一方面也是前几年跟着糜竺混给害得——糜竺太舍得下本钱笼络手下将领了,太史慈短短几年内娶了一妻五妾,还有好多糜竺赏给他的买来的美女,结果太史慈耐力就差了。

武力型的猛将,还是不太适合跟太有钱太舍得花钱的老板啊。

至于赵云,已经是四安将军,李素也不好意思再请他保镖这种场合,否则岂不是成了“桥蕤能坐着喝茶,赵云得按剑提供护卫”,那也太让赵云憋屈了。

李素虽然怂,但他也心细,不能让敌军的杂鱼将领待遇都高过己方的大将。

袁术麾下的京兆尹桥蕤,也带着家眷按期赴约了。

李素之前没见过桥蕤,只是调查过他的官声和战绩,知道这是个亦文亦武、但文治和战功都不太拿得出手的中庸之才罢了。

当个一郡太守,勉强胜任,带兵打仗,也算开疆拓土过——袁术在起家的过程中,一共有四个人为他立下过开拓一郡以上疆土的战功过,分别是孙坚、纪灵、桥蕤、刘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