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新想法(第3/4页)
可明天的演出那么重要,这些孩子一点话剧基础都没有,跟文艺兵根本不是一个水平,要是一起上台了,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得到那画面有多怪异!
但现在李潇潇和众人正热烈地交谈,钟思华也不好打断她,打算待会儿有机会再单独劝劝她。
少年们原本都只是以为李潇潇是开玩笑的,没想到她竟然是来真的,平时他们脸皮再厚,这时也都知道自己跟他们的差距,到时候真要上台了,岂不是丢脸?
丢脸还是小事,毕竟这公社里头,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但他们可不想拖了这些文艺兵的后腿!
因为他们还记得,在篝火晚会上,这些文艺兵表演的《蜕变》有多精彩。
李潇潇像是没看到他们脸上的忐忑似的,还真就将他们当成了跟其他文艺兵一样的演员,告诉他们走位,甚至给他们加了一句台词。
她笑眯眯地朝他们说:“你们只需要像平时那样,想象一下平时村里发生什么事,你们过去看,围成一堆说话。”
话剧源于生活,比起京剧和芭蕾舞剧,门槛是最低的。就现在这个时候,全国各地很多学校里,学生们都已经自发演话剧了,有的大学生还能创作小话剧。
在二十一世纪里,很多中学在搞文艺晚会时,学生们也都表演原创话剧。
所以,每个人都能演话剧,每个人都有演话剧的天赋。
李潇潇朝他们大致讲了一下《回家》的内容,这话剧其实十分贴合宝安县村民的生活,少年们只是听着,都能从里面找到熟悉感。
“都清楚了对吗?那好,来……”李潇潇拍了拍手掌,让演员们和少年们都各就各位,“那我们开始了。”
其实李潇潇给少年们安排的戏份没什么难度,只是演围观的吃瓜群众,但因为太紧张,一句简单的台词也都磕磕巴巴。
但这里并没有人嫌弃他们,而且还都鼓励他们。久而久之,最不好意思的反倒时他们了。
不用别人说出来,少年们也都知道自己的差距,他们第一次表演,既激动又开心,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觉得,自己不能拖演员们的后腿。
再次中场休息的时候,少年们再次互相推搡,最后把平时最说得上话的陈国海推到了李潇潇跟前。
陈国海看着李潇潇,红着脸说:“那什么,李潇潇同志,我们演不好,不想拖你们后腿,我们不是不想加入你们,但时间太紧……”
少女的目光朦朦胧胧,看着好不无辜,陈国海觉得这样拒绝她,自己真是个混蛋,终于反应过来为什么其他人不愿意开口了,敢情都不想亲口对这姑娘说“不”呢!
陈国海的声音越来越小,李潇潇笑了笑,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好吧。”
陈国海见她这样,又着急地补充:“我们真的特别愿意跟你们一起表演!就是我们水平不够。”
“对对,等我们以后再好好练习了,一定……”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正好符合李潇潇的预期,她点了点头,又说:“那我们等着你们,将来总有机会的。”
少年们这才松了口气,又将这约定郑重地记在心里。他们也不好继续打扰演员们排练,于是很快就离开了。
他们在离开的时候,还在不停地讨论话剧的剧情,约定找时间练习。
钟思华将这一幕都看在眼里,隐隐有点明白李潇潇刚才为什么那样做了。
这时,李潇潇也走了过来,朝钟思华点点头:“钟团长。”
刚才这位老团长的眼神,李潇潇也看到了,知道他心里有疑问,而她刚好也有事情想跟他说,于是干脆直接过来了。
钟思华笑着说:“我还以为你真的要让他们上台了。”
这姑娘口齿伶俐,如果真要让那些孩子上去,她总有办法说服他们的。
李潇潇眉眼一弯,瞳仁里闪过两分狡黠:“以后再上也是一样的,总有机会。”
钟思华问:“小李同志,你是又有什么新计划吗?”
“也不算是新……”李潇潇微微敛起笑容,认真地说,“之前就有考虑过。现在我们进度良好,应该趁热打铁,多方面下功夫,这样才好巩固成果。”
“只有亲身参与到其中,才能与话剧更亲近,进而爱上这门艺术,这对于现在的宝安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以增强百姓之间的凝聚力,也更方便新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