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垂帘听政(第3/4页)

那里的粮食一年三熟,从无饥饿之忧。这样的疆土,合该由大燕子民去耕种!

从今往后,朝廷全力支持摄政王开海拓疆。

过些时日,本宫和太皇太后的銮驾出宫,巡幸大燕疆土。

太皇太后和本宫会亲口告诉世人:大燕,无人造反。

秦王,是本宫的擎天白玉柱,是朝廷的架海紫金梁,是社稷的大功臣!”

“太后圣明!”

新任元辅吕嘉最先反应过来,狂喜着跪地称颂!

有了太后甚至太皇太后出面,那贾蔷身上的谋反痕迹就愈发会淡下去。

而对吕嘉来说,不造反最好!

不造反,他就不算贰臣,在士林清流中,他就不会遗臭万年!

才真正有可能,代替二韩,操持天下权柄!

林如海回京后,地位当然高于他,以太师的身份理政。

但林如海向来举重若轻,很少干涉具体政务。

到头来,仍由他来掌权。

当然,也有不少人面色复杂,心里更如同吃了黄连一般发苦。

若果真由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亲自出面,为贾蔷站台正名,那……

天下忠义,还怎么勤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疯了吗?!

果然,牝鸡司晨,国之巨祸也!

贾蔷立于御阶上,淡然的目光横扫百官,道:“昨天的事,诸臣工多有亲眼所见者。本王到底是忠是奸,春秋自有定论。自本王十六岁出仕,所作所为,于社稷黎庶是功是过,青史必能分辩,本王不再赘言。

只一点,宝亲王李景、义平亲王李含,还有宁郡王李皙,将作为第一批宗室王公为天下表率,出海拓疆。

为嘉奖三王之勇,敢为天下先之担当,本王给地、给人、给银子!

朝廷上的官员,无论文武,想追随前往者,朝廷非但不拦,还会给予嘉奖。

侯爵升国公,伯爵升侯爵,子爵升伯爵!

便是无爵者,也会赐予爵位。

当然,后期这些爵位会转换成军功爵制,但更加难得。

因为今后再想获封爵位,唯有以实打实的军功来换。

所以这是最后一次轻易得爵的机会。”

满朝文武闻言,一个个面色动容。

站贾蔷这边的,自不必多说,有些担忧。

而站皇室那一边的保皇党们,一个个更是神情错乱。

这也叫造反么?

“礼罢了,也该论兵了。觉得本王谋逆造反者,可追随三王出海,励精图治,总有堂堂正正挥师北伐一日,本王等着你们。大丈夫当世,总要堂堂正正的走,堂堂正正的回。”

“但若选择留下的,就要规规矩矩本分踏实的当官,为社稷、为黎庶办实事!但凡有妄图生事,以乱百姓安居乐业之安稳者,本王必诛尔九族,并将汝之罪名刻碑以昭天下,为乱太平之贼也,由亿万黎庶唾骂!”

“最后,不管走的,还是留下的,都可以冷眼旁观之,看看本王行事,到底是为了那个位置,还是为了社稷,为了华夏之气运!”

说罢,贾蔷环视一圈,问道:“朝政、军务皆重,可还有事奏否?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文官那边还在消化着贾蔷到底甚么路数,武勋这边倒是有了动静……

临江侯陈时拱手道:“王爷,如今新朝新气象,这个……压制着臣等喘不过气来,被欺负的动辄抄家灭族的新法,是不是该废黜了?”

听闻此言,文官属列瞬间死寂。

说起来,这些官员,皆为新党。

贾蔷闻言没好气道:“所以才说叫你们好生读书学习,不然总说出这样的话来,没的叫人好笑!”

陈时闻言抓挠了下脑袋,不解道:“王爷,咱……臣不大明白王爷的意思……”

贾蔷好笑道:“新法是为了压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库收入的良法。你们马上一个个都是要有封国的人了,你们封国里正好引入新法,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当差,如此一来,你们的封国才会安定,金库才会鼓起来。还不用担忧,封国内出现尾大不掉的巨室。韩彬、韩琮等人,虽然于开海一途顽固不化,百般阻拦,不惜要杀我。但论起治国之能,的确堪称国士。

怎么,难道你们以为拿到封国就完事了?不需要治天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