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页)

#号召中学生好好学习基础科学知识#

讲的是科协在北湖公园与当代中学生举行了谈话会,科学家代表请广大中学生抛弃知识无用论之类的奇谈怪论,要学好数理化。

这段报纸读完,张爱民煞有介事地问:“大家听出来了吗?拔出来这是什么个意思?”

大老爷们和老少娘们都在忙着自己那圈子聊天,谁会在意他读什么?

张爱民拍了拍桌子:“都给我安静,这个很重要。”

“张爱民,跟中学生代表开会,跟我们有关?又不是多给每个人分五斤粮食?”一位老爷子拿着旱烟杆指着上头的大叔说。

“我告诉你们,这是说上头的风向变了。知识变得有用了,读书人会被当成宝贝供起来。”张爱民说出这话,让陈玲玲肃然起敬,这样一个农村汉子居然能够对这样一条消息有这样的解读。

“我们啊!要看到风向,咱们队里适龄小孩入学,不够。以前大家都说读书没啥用,现在上头这么说了,以后咱们娃要有大出息,就要靠读书了。我跟大家说,不管男娃女娃,咱们都送村小学去,让他们读书识字。”

他这话出来,马上就有人反对:“我们都不识字,也没见不能过日子。读书千百年来都男娃儿的事。女娃儿读书了,家里的猪草谁来打?家里的小娃,谁来带?难不成,你张爱民来给我们家家户户打猪草,带小孩?”

陈玲玲同情张爱民,明明他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却被人这么说。

正在同情张爱民的陈玲玲,突然听见:“许老师家的小姑娘和阿远给我上来。”

嗳?他们吵架,怎么就叫到自己和容远了,陈玲玲站起来问:“叔,您叫我?”

“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叔,我叫陈玲玲。”

“你和阿远上来。”大叔招手。

容远推了推她:“走!”

陈玲玲和容远一前一后到前头去,站在张爱民边上,张爱民又叫:“建军,小兰,你们也上来。”

容远在她耳边说:“那是爱民叔的儿女。”

陈玲玲看一个半大小子和一个扎着长辫子的小姑娘也跟着走了过来。

“你们四个站在一起。”原本陈玲玲站在最外围,身边是容远,现在被大叔给换过来站在长辫子的姑娘身边。

大叔拿着话筒问:“看出点什么了吗?”

“你又要卖关子了,还是那句话,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老是以为自己是说书的,呱呱呱的。”

“我们家建军长得高高大大,你们都是他好看,可比起阿远是不是差多了?我们家小兰你们说她水灵,可跟许老师家的小姑娘比起来。你看看许老师家的小姑娘还是穿着我们乡下的蓝印花布衫,我家姑娘还是穿着城里的确良。可这一眼都能看出许老师家的小姑娘比我家小兰好看很多。”

“乡下小姑娘能和城里小姑娘一样吗?”

张爱民说一句就被人反驳,陈玲玲别人谁都不服,也要佩服秀娣婶子的抬杠精神。

“那阿远和我家建军呢?阿远是咱们乡下长大的吧?我家建军小伙子长得精神吧?浓眉大眼的,为什么就比不上阿远呢?”

“人家都说瘌痢头儿子也是自家的好,哪儿有你这样的爹?尽说自己孩子不好?”

张爱民指着跟他抬杠的秀娣:“你看看你还是没懂!阿远是许老师带大的,有文化。小姑娘你呢?读几年级?”

“高一,马上要高二了。”

“听听,人家是高中生。读书多,人就会不一样。成天让孩子守着那几斤猪草,以后孩子能有出息?能像这俩孩子一样,这么神气?”张爱民跟婶儿这么说。

另外一个婶子说:“千百年咱们村子里的姑娘,有几个读书的,不也活得好好的,读书多了心思就活络了,成天想些有的没的。以前村里的老秀才还说呢!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读书读多了,要不贤惠的。”

张爱民拿起报纸,指着报纸上说:“你们刚才没听吗?报纸上可是说了,要鼓励年轻人学好数理化,你这个是liao(谬)误。”

陈玲玲低头笑,张爱民把谬论给读错了,听见他这样着急孩子的上学,她决定帮帮他:“婶儿,你这话就错了!”

“咋个错了?”

“什么叫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刚才不是说主席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呢!那就是男孩子上学,女孩子不上学。挣工分跟男人一样,拿起笔杆子也跟男人不一样,那还叫顶半边天吗?脸小半边都不到了,不是把主席分给咱妇女同志的天白送给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