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帝心坚定(第2/3页)

崇祯十七年八月,周延儒罢相,隆武帝照例恩赐。

……

周府。

家人正在收拾行装,周延儒一身文人常服,员外打扮,却依然没有轻松下来,他不停的催促,要家人快点收拾,今日一定要出京。家人都不解,不明白老爷为什么这么着急?只要周延儒自己明白,陛下对他这个首辅的施政,是极不满意的,对他在定王之乱中的摇摆,更是有怒意,虽然有改制科举之功,并为陛下挡住了原本有可能是攻击陛下和内阁的枪林弹雨,但这并不意味着,陛下就真的宽仁了他。

而且,因为科举改制,他得罪了整个士林,现在,京师上下都在盯着他呢,但是他有什么不慎,露出马脚,那事情就不妙了。

所以,越早离开京师这个是非地就越是安全。

“老爷,蒋阁老求见。”

总管进门报道。

“你说什么?蒋阁老?”周延儒先是一喜,腾的站起来——他是首辅,蒋为三辅,这两年来,两人没少对立,甚至是针锋相对,没想到罢相离京,门院萧索之际,蒋德璟居然能来看他,这让他又意外又惊喜。

不用说,一定是陛下的意思,如此看来,陛下终究是决定放过他了。

这让他狂喜。

随即又怒:“什么求见?老夫现在乃是一介平民,焉能当的下蒋阁老一个求字?快,快请!”

京师。

周宅。

风和日丽,

周延儒站在二道门前,当同样是一身便服的蒋德璟走入时,他就急忙迎了上去,行礼:“阁老。”

见周延儒相迎,且如此谦恭,蒋德璟也有点意外,急忙还礼:“阁老这是干什么?下官可当不起。”

周延儒抬起头,目光含笑:“老夫已经是一介平民了,现在我大明的宰辅,是你呀。”说着,上前牵住蒋德璟的手,将他领入正堂之中。

被周延儒拉手,蒋德璟心中颇有腻味,但还是忍了——老实说,他今日并不想来的,只不过是隆武帝有暗示,他不得不来。

两人坐下,下人上茶。

“算上崇祯四年那一次,你我共事,差不多有六七年了吧?”周延儒笑看蒋德璟。

蒋德璟点头。

“在我手下做事并不容易。这些年,难为你了。”周延儒叹。

蒋德璟眼睑低垂。

“老夫这个首辅,做的并不好,财治吏治皆是混乱,对内对外皆不能提供足够的粮饷,定王之乱,也没有能及时阻止,想来,实在是愧对先帝和当今陛下啊。”周延儒黯然,眼中好像有泪光。

蒋德璟默了一下,说道:“天灾不断,战事不停,阁老这几年也是不容易了,别人不知道,我心里是最清楚的。陛下虽然刚刚继位,但对阁老的辛苦,也是看在眼里的。”

说到陛下,周延儒眼睛亮了一下,虽然感动的叹:“中保,真是一个难得的厚道人啊。京师一别,怕是难再见了,临行前,老夫有一句唠叨之言,不知当不当讲?”

“阁老但说无妨。”

周延儒望着他:“当今陛下,虽然年轻,但志向远大,睿智果决,想要的,绝不只是收复辽东,扫平建虏。开放海禁,科举改制,也不过就是他要做的两件小事而已,未来必有更多的大事,阁老为大明首辅,助陛下掌舵,不知可已经准备好了?”

……

紫禁城。

小校场。

隆武帝正在跑步,跑的大汗淋淋,神清气爽,而每当这个时候,都是他脑子最灵活,最清楚的时候,他常常在趁着这个时机,思谋某些事情。

“陛下,周延儒的车马已经离京了,一共三辆马车,随从五六人。还算是低调。”

田守信小跑步跟了上来。

——王之心因为护驾之功,仍为司礼监掌印,王承恩自请为崇祯帝和周皇后守灵,田守信就补入司礼监,为司礼监秉笔兼东厂提督。隆武帝日常在乾清宫的起居,皆由他和于海照顾

朱慈烺点点头。

历史上,周延儒因为隐瞒军机,被崇祯帝赐死,这一世,朱慈烺对周延儒也十分厌恶,周延儒只图荣华和富贵,没有胆气和担当,也没有地方锻炼,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圣意,他能两度为相,甚至一度欺瞒崇祯帝,靠的就是圆滑的手段和头脑,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