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兵来将挡(第2/3页)
……
对岸。
长枪如林,军旗如海之中,那一座临时搭起的高台之上,几个建虏亲贵正瞪大了眼睛,向对面的明军张望,他们没有千里镜,因此只能拼命的睁眼珠子。
“固山贝子,你看,明人上当了!”
一个黄衣黄甲的镶黄旗将领笑指对面。
被人称为固山贝子的乃是爱新觉罗·尼堪。尼堪隶属正白旗,乃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真正的爱新觉罗血脉,建虏嫡系亲贵,现在是正白旗小旗主,和多尔衮兄弟一向交好,去年他跟随多铎入塞,结果片功未立,只窝了一肚子的火,今年跟随大军主力,一直在黄太吉鞍前马后。但今日他却是奉了特殊的命令,离开大军主力,带兵来到了香河。
老实说,尼堪心中是不悦的,因为他带领的乃是一支疑兵,黄太吉给他的命令,并非是要他渡河,而是要他迷惑香河对面的明军,只要能迷住明军,令明军误以为大清主力尽在香河,就算他立了功,尼堪平生最愿意的就是披坚执锐,直冲敌阵,而不是耍这种诡计,不过皇上命令,他不敢反对,只能带了少量的两黄旗和正白旗旗丁,连同一部分汉军旗和朝鲜仆从军,一共不到三万人,却撑着十万人的架子,今日凌晨悄悄离开大营,而后在离着香河还有十里之时,故意露出行踪,大张旗鼓,声势震天的往香河而来。
同时,他还带了不少的火炮。
皇上说,只有如此,对岸的明军才会完全相信,他所带领的乃是大清主力。
此时望着对岸的明军,尼堪面无表情地说道:“皇上神机妙算,岂是明军能防备的?”
那个镶黄旗将领正要随着他的口气,拍黄太吉的马屁,忽然听见有人压着声音说道:“豫贝勒来了。”于是急忙转身,和尼堪等亲贵一起抱拳躬身,迎接走上来的豫贝勒多铎。
楼梯声响,在正白旗固山额真英俄尔岱等人的护卫之下,多铎走了上来,白衣白甲,悬着宝石柄的腰刀,眼神鹰鹫,脸色冷峻,一如往常的傲然,不同的是,他唇边嘴角多了很多的小痘痘,那不是青春痘,而是他着急上火、狂躁急怒的外在表现——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青春痘为何物,更没有人敢嘲笑多铎,只有多铎自己知道,在香河城下屯兵的这三天,是他最为窝火的三天,不唯是攻打香河受阻,更是因为他得到了黄太吉传来的秘密消息,知道明国秘密准备了战船水师,载着吴三桂虎大威等精锐骑兵从秦皇岛出海了,很有可能是学大清绕道入塞,转而也去骚扰大清后方去了!
可恶,好大胆!
辽东辽南沿海,金州旅顺乃是镶蓝旗的地盘,加上这一次入塞,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沈阳,镶蓝旗主力都没有动,因此多铎一点都不担心金州和旅顺,就算这两地失守了,他也不会有丝毫难过,说不定还会幸灾乐祸,因为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乃是豪格的坚持者,济尔哈朗的实力受损,于他两白旗大有好处。
但复州,盖州,营口,一直到海城,可是他两白旗的地盘,虽然盖州乃是南北的咽喉通路,守军众多,城池坚固,绝非明军可以轻易攻下的,只要坚守盖州,就可以令明军知难而退。
可吴三桂虎大威等人都是明国宿将,非易与之辈,谁知道盖州能不能守住?一旦盖州失守,他镶白旗的海州等地可就危险了。
一直以来,都是大清入塞劫掠明国,明国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想不到今年明国竟然针锋相对,也派兵到大清的后方了,海州是镶白旗的根本,很多将士的家眷都在海州,如果海州失守,对他镶白旗,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如果身在辽东,多铎一定会亲自带兵救援,不管有没有黄太吉的命令,但现在他身在运河,他却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期盼盖州能够坚守,同时大清能把明国打痛打残,逼的明国不得不撤兵回援。
但镶白旗入塞以来,却不是太顺,先是在黄崖口走脱了蓟州总兵佟翰邦,令拿下蓟州的战略图谋落空,接着在三河耽搁了一天,小小的香河城,猛攻了一天,竟然没有能够拿下,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多铎依稀的记起了去年的不顺利,他恨不得将香河城揉碎了,狠狠踩在脚下,不过理智告诉他,眼前的香河城和去年的玉田城一样,都由明太子的京营兵在把守,京营兵火器犀利,善于防守,加上一时找不到破解香河城外的那两座三角形棱堡的办法,所以他只能按住了性子,暂时放弃猛攻香河的打算,转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渡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