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声东击西(第2/3页)

建虏主力大军将近十万,加上多铎的两万,一共十二万,但香河段的守军,只有一万。

香河段,危矣!

不过杨文岳毕竟是做总督的人,开封大战也是亲自经历,尸山血海见过不少,因此虽慌不乱,犹自能镇定,他盯着令骑,喝问道:“可看到虏酋黄太吉的两黄旗和他的大纛?”

“没有见到虏酋的大纛,不过建虏在河岸边建了一个高台,两黄旗的建虏骑兵密密麻麻的护卫,有建虏亲贵坐在高台之上,指挥作战。”令骑回答。

杨文岳再无疑问了,香河当然不会有黄太吉的大纛,因为黄太吉的大纛,现在还立在通州对岸,在建虏大营里面呢,很明显,黄太吉留下大纛,以为假象,但却带着两黄旗的精锐,悄悄去了香河,高台上所坐之人,应该就是黄太吉。

可恨啊,竟被这个虏酋的空营所骗,万一运河有失,我何以面对陛下,面对太子?

杨文岳恨死自己了,一跺脚:“告诉少司马,令他坚持,本督随后就到!”

“是。”令骑爬起,急急去复命。

杨文岳调整了一下呼吸,对中军官说道:“即刻派人将此紧急军情禀报朝廷和太子殿下,请殿下早做准备!”

太子殿下是昨天傍晚离开运河,返回京师的,当时,望着太子殿下离开的背影,杨文岳深深忧虑,担心太子殿下无法继续从京师调兵,运河兵力危机难解,但想不到,今日上午,新增的一万精武营就开到了通州,暂守备徐文朴统了四个精武营千总队,六千余人,说是奉太子殿下之令,听杨军门指挥,有这六千多精兵在手,杨文岳心情大定,认为通州运河无忧,即便对岸有十万建虏,也休想突破他构建的运河防线!

但谁知,只过了一个时辰,军情就发生了如此的巨变。

黄太吉,太狡诈了。

其实在接到令骑求援的第一瞬,杨文岳脑子里面闪过的,并非是“调兵”两个字,而是“太子”两个字——如果太子殿下在当场,他会如何决断?如果调兵,他又会如何调兵?

但太子不在,杨文岳必须自己做决断,他无法,时间也不容许他向太子或者是朝廷请令。

杨文岳平静了一下心情,转对身后众将,表情依旧威严,声音依旧沉稳地说道:“香河危急,非救援不可。姜名武,徐文朴,康世德听令!”

“在!”保定兵中军总兵姜名武、精武营暂守备徐文朴和保定军游击康世德三人抱拳。

三人都表情凝重,深知运河危险了。

“你三人各率本部兵马,跟随本督沿岸而下,火速驰援香河段!”

“是!”

“贾悌听令!”

“在。”保定军副将贾悌抱拳。

“你带军继续严守通州段,非有本督命令,一兵一卒也不得擅动!”

“是。”

“再给白广恩传令,令其率骑兵火速出发,必须于本督之前,赶到香河!”

姜名武、徐文朴、贾悌和康世德领令,四人急急就要去点兵。

“制台且慢!”

不想却有一个蓝袍官员忽然从杨文岳身后的幕僚群中走出,向杨文岳躬身行礼。

杨文岳抬头看去,原来是通州厘金局主事堵胤锡。刚才那一句“炊烟,不对呀……”就是堵胤锡念叨的。

堵胤锡是户部五品,乃是现在通州城中最高品阶的文官,他和通州知州一起,共同配合杨文岳守卫通州,虽是文官,且资历尚浅,只是崇祯十年的进士,但堵胤锡见识不凡,胸有韬略,和杨文岳非常谈的来,更不用说,上一次太子亲临通州之时,曾经和堵胤锡夜谈很久,此事一出,堵胤锡在通州的声望就更高了,杨文岳对他非常倚重,此时见堵胤锡站出,杨文岳立刻问:“仲缄有什么要说吗?”

堵胤锡字仲缄。

堵胤锡脸色肃然,向杨文岳一鞠:“制台,下官以为,此事仍有蹊跷可议之处,不宜仓促决定,仍需慎思啊。”

杨文岳一惊:“你是说,军情有假?”

堵胤锡摇头,沉思道:“那倒不会,香河段出现的建虏大军和众多火炮,那都是实实在在,肯定是假不了的,不过建虏主力是否全在香河,却并不能确定。”向对面一指:“虽然对面建虏大营死寂,炊烟稀少,从里到外透着一种古怪,像是一座空营,但下官总觉得有哪里不是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