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守江必守淮(第2/3页)
“报~~”
这时,马蹄声急促,一个白衣白甲的正白旗探骑从西面急急奔来,因为他后背插着醒目的三角旗,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有紧急军情要报,于是外围的两黄旗白甲兵急忙闪开,正黄旗固山额真俄莫克图拍马迎了上去,听完汇报之后,转身回头,来到黄太吉身边:“主子,明军掘开了京西的堤坝,现在永定河,拒马河河水泛滥,已经将京西的道路,完全淹没了……”
听到此,黄太吉脸色一沉,立马站在他身边的多尔衮和范文程也都皱起了眉头。
其他亲贵小声议论:“居然淹自家的农田和国土,明国狗急跳墙了啊~~”
也有人忧虑:“如此一来,我们怕就不能从京西绕行啦啊。”
皇太极摆摆手,在三个黄甲侍卫的搀扶下,好不容易的下了马,气喘吁吁地道:“地图!”
左右送上明国地图,就在他面前展开了。
众亲贵和满汉大臣都下马围了上来。
“明国淹了京西……老十四怎么看?”黄太吉皱着眉头,直接问多尔衮,
多尔衮盯着地图,脸色凝重地说道:“运河拦阻,原本我军是可以从京西,也就是明国京师西北的西山脚下绕行,过卢沟桥,到涿州,从而绕开运河,但现在明国掘开了京西河水,这条路怕是走不通了,至于天津方面,湖泊河流众多,百里无人烟,沼泽密布,就更是不适宜了,最后就只剩下运河了,由此可知,明国早有准备,我大军一到,他们就决断河堤,明显就是想要把我军困在运河之东……”
建虏亲贵都是皱眉。
一直没有说话的豪格忍不住了,他看了黄太吉一眼,再看向多尔衮,假装恭敬地说道:“十四叔可能忘了,除了京西和天津,我大清其实还有一条路。”
多尔衮淡淡:“哦,肃清王请说。”
豪格向黄太吉抱拳,提高声调:“皇阿玛,儿臣以为,可以走昌平,过天寿山,抢卢沟桥,直取涿州,虽然有点难行,但不失为一个绕开运河的好办法。”
“恩,不错。”豪格的几个拥趸假装恍然,立刻小声赞同。
黄太吉不置可否。
多尔衮却是摇头:“怕是很难,要走天寿山,非的先拿下昌平不可,昌平地势险要,乃是一座坚城,又是明国皇陵之所在,明军一向重兵防守,虽然崇德元年,十二哥带兵征明的时候,曾经拿下过昌平,但那并非是攻破,而是内应开城,吃一堑长一智,此时再想要拿下昌平,怕是不容易。”
豪格不悦:“十四叔何以长明国的志气,灭我大清的威风?昌平不过就是一个州县,能坚固到哪里去?”
多尔衮抬目看向豪格,面无表情,声音却依然冷静:“就算拿下昌平,十几万大军从天寿山中行走,怕也需要三到五天,如果明军在山中险要处有设防,阻挡我军,岂不是进退两难?”
豪格脸色涨红,嘴硬道:“……明军哪有那么聪明,岂会想到我军从昌平突破?”
多尔衮不说话了,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没必要当着黄太吉的面,将豪格辨得下不了台。
“好了,不要说了。”
黄太吉用咳嗽声打断两人的争论:“昌平乃是险招,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易施行。”
近侍急忙送上水壶。
黄太吉喝了一口,平息了一下胸口的咳意,左右环视,问道:“绕行怕是不能了,这运河是非渡不可了,众卿以为,当如何破?”
此时跟在黄太吉身边的一众建虏亲贵,只有两个亲王,一个是肃亲王豪格,另一个就是多尔衮。但经过刚才的一番争论,两人都不吱声了。几个郡王和贝子也都不轻易表态。
“运河宽不过七八丈,奴才以为,照范学士的说话,可以造木筏,先行夺取渡口,于对岸结阵死守,然后再造浮桥,引大军过河!只要谋划得当,未必会有大伤亡。”黄太吉的心腹,正黄旗一等梅勒章京图赖第一个道。
注,图赖和佟图赖是两个人,一为满,一为汉。
“明军沿河防守,处处安置望楼,但使我军一渡河,立刻就会被发现,并聚集重兵,木筏承载人数有限,我军又不习水战,明军在对岸释放火器,以多击寡,又有壕沟的隔阻,我军想要在对岸站稳脚跟,怕是不容易……”内大臣图尔格沉思:“不若声东击西,引开明军的重兵。然后从薄弱处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