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丛霁的唇瓣张张阖阖,末了,问道:“你的算学如何了?”

他曾教过温祈约莫半个月的算学,后因温祈已跟上付先生的进度了而作罢。

温祈淡淡地答道:“尚可。”

丛霁又问道:“其他功课如何?”

温祈又答道:“尚可。”

丛霁歉然道:“你是否已不愿再见到朕了?”

温祈摇了摇首:“能得见圣颜实乃温祈三生有幸。”

“你好好用功罢,朕便不打搅你了。”丛霁满心怅然,转过身,向着殿门走去。

温祈痴痴地望着丛霁的背影,他清楚丛霁这一走,怕是再也不会踏足丹泉殿了,但他更清楚挽留丛霁毫无意义。

他当即垂下眼去,不再看丛霁,以免一时冲动,做下毫无意义之事。

丛霁猜测温祈大抵已将他戒除了,不挽留他理所当然。

他情不自禁地回过首去,温祈正用功地看着一册书,他的离开显然并未对温祈产生任何影响。

他接着向前走去,一直到踏出丹泉殿,温祈都未挽留他。

温祈既已将他戒除了,待他自行了断,温祈必然不会伤心,这乃是一桩好事。

出了丹泉殿后,他便往思政殿去了。

他因嗜血之欲浪费了一日的辰光,尚未将积攒的奏折批阅完毕。

他虽是暴君,却算得上勤勉,但适才面对着奏折,他全然无法集中精神,所以去见了温祈。

早知如此,他便不该遍寻鲛人;早知如此,他便不该放任自己亲近温祈,免得害人害己。

可这世间上,从来不曾有过后悔药。

及至丑时一刻,他才将所有的奏折批阅完毕。

丑时二刻,他正欲入眠,突然,秦啸在外头急声道:“陛下,有急报。”

这急报想必并非什么好消息。

十之八/九是周楚有异动。

他镇定地扬声道:“将急报送进来罢。”

来送急报之人乃是一灰头土脸的小卒,身上有伤,并不严重。

他从小卒手中接过急报,又令内侍带小卒下去治疗。

急报一被展开,不出他的所料,周楚已派遣骑兵越过边界,趁夜烧杀抢掠了一番。

所幸他早已命地方官将百姓内迁,遇害的百姓寥寥无几。

周楚骑兵行事嚣张,遭到追击后,才撤回了周楚境内。

若非南晋的军力不敌人人善骑射的周楚,他必然要借此大举进军周楚。

可惜,正值隆冬,行军不易,补给艰难,且南晋将士大多不耐寒,如若开战,南晋恐怕占不到便宜。

最好待冰融雪消再开战,但周楚已迫不及待地想吃下南晋这块肥肉了。

目前,镇守边疆的大将乃是周纭与段锐之,周纭手握五十万精兵,不过其人乃是周太后的亲舅舅,他无法确定其人是否心怀鬼胎,而段锐之则是他的心腹,他于今年年初将段锐之调往边疆,便是为了牵制周纭,备战周楚。

与周纭相较,段锐之劣势明显:其一,段锐之手中仅有八万将士;其二,段锐之资历太浅,无论是凝聚军心,亦或是作战经验方面俱非周纭的对手。

倘若周纭怀有异心,段锐之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手中这急报乃是段锐之亲手所书,此等大事,周纭竟然毫无反应。

他现下可谓是内忧外患。

思忖许久,他最终只能命段锐之按兵不动,并命户部尚书尽量再筹集些粮草,运往边疆。

一年前,他便命户部尚书如是做了,然而,由于种种天灾人祸,粮草短缺,导致一年过去,粮草仍然不足够。

他思考着对敌之策,再无睡意。

腊月二十,天色阴沉,乌云滚滚,方过午时,便落起了雪来。

散学后,温祈手撑油纸伞,踏着薄薄的积雪,慢慢地向丹泉殿走去。

自腊月十六起,丛霁便未再踏足过丹泉殿。

他失宠之事不胫而走,不少人幸灾乐祸,不少人阴阳怪气,不少人对他虎视眈眈。

他全未理会,照常念书。

腊月二十六,他已足有十日未曾见到丛霁了,他终是忍耐不住相思,于散学后,去了思政殿。

以防刺客放暗箭,思政殿素来殿门紧闭。

他偷窥不了丛霁,停驻了脚步,苦思着要寻什么由子,方能名正言顺地请侍卫通报。

他尚未想出由子,双足已将他带到了思政殿前。

“温祈欲要面见圣上,烦请……”未及言罢,丛霁的嗓音忽而钻入了他耳中:“进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