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蛋炒饭(第2/3页)

“这……总之,一言难尽。”张汝成有口难言。

他端起茶杯,急匆匆地喝了一口,却差点儿烫到了嘴。

“咳咳……”他呛咳起来,状况更加窘迫。

舒甜看得心里也不是滋味,温声道:“张大夫,你方才说有事想需要我帮忙,到底是什么事?”

张汝成好不容易缓了过来,低声道:“董姑娘,我遭逢大劫,一直有人在追杀我……我能否在你这里躲一躲?等天亮后,我便离开,绝不给你添麻烦!”

舒甜听得一头雾水,问道:“追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张汝成放下茶杯,垂下头来,整个人颓然至极,他怅然道:“这件事,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张汝成自幼饱读诗书,一心报国。

但张家世代行医,家人都希望他继承张家的医术,于是他便只能继续开设医馆。

但张汝成一有空,便会参与城中文人墨客的诗会,文人们聚在一起,总喜欢高谈阔论,对朝政评头论足。

张汝成也醉心于此,还结识了不少所谓的“志同道合”之人。

其中包含小有名气的诗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甚至街头写信为生的文书先生。

这群人里,还有位齐先生,为人慷慨,出手阔绰,时常请众人饮酒作诗。

有一次,张汝成多喝了几杯,便一时忘形,写了两首讽刺当今皇帝、朝政的诗文,谁知那齐先生却如获至宝,对张汝成大加赞赏。

除了张汝成外,其他人也迎合场景,作了几首荒诞的逆诗。

齐先生对众人的才华十分尊崇,甚至还愿意花钱,当场买下他们的笔墨。

张汝成见诗文没有署名,便也不甚在意。

一开始,张汝成在众人的夸奖中,也有些飘飘然,但时间久了,他才发现有些不对劲。

他外出为病人看诊之时,听到街头小儿一边玩耍,一边唱着童谣。

而这童谣,恰好是他饮酒之后写的诗。

张汝成这才发现大事不妙。

他找到齐先生,询问事情原委,却直接被人赶了出来。

再后来,街头巷尾都在传他们写的反诗,闹得人心惶惶。

锦衣卫指挥司介入调查,张汝成十分心虚,连医馆都不敢开了。

与张汝成一同饮酒写诗的文书先生,因为惊惧不已,自绝于家中。

至此,张汝成才下定决心,离开京城。

张汝成说完,忍不住看了舒甜一眼。

若不是走投无路,他又怎么肯让自己这般光景在舒甜面前出现?

张汝成埋下头,只觉得无地自容。

舒甜秀眉微蹙,面上有隐约的担忧:“追杀你的人……是锦衣卫吗?”

张汝成沉声道:“锦衣卫一直在找我,但是没有真正对我动手,对我动手的是另外一拨人。”

舒甜问:“是那位齐先生?他到底是什么人?”

张汝成低声道:“很有可能是那个姓齐的,我也不知道他是谁,不过听他下人说过,他们来自云州。”

“云州?”舒甜好像在锦衣卫指挥司听夜屿他们提起过云州。

云州是靖王和梁王封地的交界处。

这反诗虽然是张汝成等人写的,但传播的人,明显别有用心。

舒甜见他闷闷不乐,低声问道:“张大夫,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

张汝成微怔,低叹道:“还能怎么样……锦衣卫在抓我,还有人要杀我……”他情绪十分低落。

张汝成自己也不知道能躲到什么时候。

这一次他回京城,也是托人打探了安平医馆的消息,听说母亲病重了,才不得不回来。

张汝成有些汗颜,道:“董姑娘,等天一亮,我就离开,等到合适的机会再去安平医馆看看母亲……叨扰你了!”

舒甜温言道:“张大夫不必见外,以前你对董家照顾颇多,如今遇难,我帮衬一把也是应该的。”

张汝成更是不好意思:“董姑娘言重了……”

他悄悄打量她,她美目乌灵,长发如墨,粉腮胜雪,比几个月前更美了。

相比之下,如今自己这副境地,实在是相形见绌。

舒甜思索一瞬,又小声问道:“张大夫,你有没有想过……直接去锦衣卫指挥司投案呢?”

张汝成面色一僵。

他站起身来,声音有些颤抖:“董姑娘这话是什么意思?董姑娘若不愿收留在下,在下这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