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苦吗(第2/3页)
“什么?”孙嬷嬷眉头皱的更厉害了。她先前埋怨姜莺铺张浪费,现在听说人要走又觉得亏。一个大姑娘,花了王府这么多银子,什么回报都没有便拍拍屁股走人,殿下岂不是吃了大亏?
孙嬷嬷狐疑问:“你们花了那么多王府的银子,那位表公子都能补上?”
小鸠被问的一愣,这个问题她完全没想过。王府在开销上从不苛待二姑娘,导致她也跟以前在姜府一样,有什么好东西都用在伺候姜莺身上。乍一听,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这王府毕竟不是姜府,沅阳王于二姑娘,说到底也不过没什么关系。
看小鸠愣住,孙嬷嬷便知道答案了。想必那表公子,也不是什么腰缠万贯之家。
想到这些,孙嬷嬷更气了。姜莺花了王府这么银子,横竖也还不上,还不如留着好好伺候殿下。
傍晚,王府门口站了好些人。王舒珩等人骑马,后头跟着辆马车,车马才拐进平昌街,小鸠就踮起脚尖张望。
车一停稳,姜莺便掀开车帘跳了下来,怀中抱着两只包裹。小鸠迎上去,不住说:“姑娘在外瘦了些,这是什么好东西?”
姜莺拍拍鼓鼓的包裹,得意道:“给你买的山梨糕,还有我的胭脂,耳坠,白沙镇好东西多,这些都是我的战利品。”
原来马车上还有,看着马车上满满当当的货物,小鸠不禁眉头一跳,若沅阳王把二姑娘和她的花销折合成银子,要表公子还怎么办?
据她所知,姚家虽为泉州的父母官,但既不经商也无祖宗荫蔽,一家四口全靠姚州同的俸禄,约莫是还不上这么多银子的。
王舒珩下马便朝姜莺过来,嘱咐说:“我还有事要去府衙,晚膳你自己用些。”
姜莺上前两步,额头轻轻蹭了蹭他的胸口,仰头讨好笑道:“晚上我等夫君回来,还有,想吃酥和饴。”
“嗯,回来给你买。”
一旁小鸠愕然,不知为何她有一种感觉,这趟回来沅阳王和二姑娘之间好像哪里不一样了。以往沅阳王待二姑娘也极好,有求必应,今日回来总感觉怪怪的,小鸠说不上来。
不光小鸠,孙嬷嬷也觉得殿下此番回来不大对劲。以前姜莺也会同他亲近,殿下虽明面上受着,但王府的人都知道实则避之不及。
这回怎么瞧着殿下还挺乐意姜莺同他亲近的。
回到卧房,姜莺便开始整理她从白沙镇带回的东西,小鸠也帮着收拾,打听问:“这趟去白沙镇如何?殿下可有外宿?可有狐媚子勾引?”
“怎会?”姜莺对着铜镜试了几只珠钗,“白沙镇的姑娘确实貌美,但夫君除了忙正事天天与我在一起,她们想勾也勾不走。”
如此小鸠便放心了,她真怕王府再多出一个女人,那她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姜莺能花钱,这点小鸠早就知道,不过今日孙嬷嬷的一番话提醒她了。先不说银子沅阳王要不要她们还,若到了泉州,二姑娘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怕也得改改,毕竟如今姜老爷不在了
看姜莺高兴的模样,小鸠到底没忍心说出口,转了话头挑高兴的道:“姑娘可还记得前段时间搬出平昌街的姜府?她们倒大霉啦。”
“他们怎么了?”
原来,姜家二房三房搬出平昌街后只得暂时住在城郊一座宅子,不久长孙姜栋就被人打断手脚送回来了。到处是需要用银子的地方,恰逢高家庶子上门提亲求娶姜沁,曹夫人只得含泪把女儿往火坑里推。
这些事姜莺一概不知,她甚至不记得高家庶子是谁。不过她记得曹夫人和姜沁,反正不是什么好人,还找假的夫君欺骗她。姜莺天真道:“那个姜沁要嫁人啦?”
“是要嫁人了,不过是做妾。”
高家庶子高丛声已有三房小妾,姜沁有几分姿色能被他瞧上也不足为奇。嫁过去日子水生火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这些是和她们没关系了,姜莺拆下珠钗,用过晚膳只听外头道殿下请了徐太医来。
上回徐太医来王府开了药方,不过听说因为外出姜莺一直没喝,当即便气的吹胡子瞪眼,忍着脾气道:“殿下是信不过老臣吗?既信不过还千里迢迢请老臣来临安做甚?不遵医者言,华佗在世也难。”
这事确实是王舒珩大意,他没狡辩,吩咐人去煎药,不一会一碗浓浓的药汁被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