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4页)

中年僧人站起身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我们想退,道门也不会容许我们退了。那件所谓的贪墨大案,已经让道门生出警惕,否则李太一不会揪住此事不放,并且以此大做文章。”

老僧点头道:“所言有理。”

白发老人缓缓坐下,叹息道:“这些年来,李玄都让李太一掌管人间事务,李太一不知杀了我们多少人。李太一就是李玄都手中的一把剑,如果金陵有变,李太一肯定会亲自出面镇压,有些老先生的意思是,干脆将金陵变成一处陷阱,引诱李太一前来,然后将其一举斩杀。”

老僧没有转身,淡淡道:“报仇雪恨。”

白发老人盯着老僧的背影,缓缓吐出一个字:“是。”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秦素还在人间。”老僧忽然说道。

白发老人脸色微变。

老僧接着说道:“如今的道门不是当初青黄不接的儒门,就算我们杀了李太一,那又如何?大不了秦素继续做太平道大真人,而且此举还会彻底激怒李玄都,难道你们觉得李玄都比李太一更好应付?不要忘了,是谁整合道门,又是谁击败儒门,李玄都杀人的时候,李太一还是个孩子。”

中年僧人也道:“李玄都清修多时,不知已经到了何种境界。”

老僧轻声道:“只要不激怒李玄都,根据佛主降下的法旨,李玄都一时半刻之间都不会现身出手,关键是朝廷那边,我们的皇帝陛下又会是什么态度?”

白发老人道:“距离皇帝离世,只剩下数年的时间了,他还会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吗?”

老僧道:“若是求稳,最好等到皇帝飞升,我们再有所行动,否则便要平添变数。”

门外秋雨愈急。

殿内三人陷入到沉默之中。

过了良久,白发老人道:“还是等金阙议事的结果吧。”

后记

第一部分,总结。

《太平客栈》完结了,从客栈开始,在客栈结束,姑且可以算是有始有终了。

其实我在动笔之初,有过两个构思,甲和乙。

第一个构思是主角是隐秘组织的成员,通过这个隐秘组织来串联剧情,这一点有些读者已经点出来了,认为我写偏了。我很佩服这些读者,的确很厉害,竟然能看出来。

因为《太平客栈》用的是第二个构思,主角不再是隐秘组织的成员,而是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世家子,姑且算是世家子吧,也就成了隐秘组织的创建者,使得隐秘组织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很多人认为客栈文不对题,也是有道理的。

我思路的转变在于我看了一篇文章,认为许多网文的救天下都是飘着的,双脚不沾地,没有具体问题和具体解决办法,只是空泛的打打杀杀和道理。

于是我在后期关于制度、军事、钱粮、新政的探讨比重大幅增加,甚至有些历史文的感觉。当然,我后来感觉力不从心,真想合理地解决王朝末期的诸多问题,恐怕要写成论文,于是我果断回头,又重新飘着,还是用一场神仙大战来作为最后的决战。至于新政的执行力等等问题,就交由书中人解决吧,不再去尝试。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谈论过一个问题,就是书中李玄都和司空道玄讨论过的,得国最正的问题。

这四个字出自《明史讲义》: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无论是李玄都,还是秦清,都不符合这个条件,既不是匹夫,秦清也早就有预窥神器之意。

我的朋友问我,你既然想写一个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什么不让他干脆是平民出身?反而要让他成为一个平民血统和贵族身份的结合体,不是有立牌坊的嫌疑吗。

我的回答是,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关键在于,太多太多的剧情推动来自于主角的身份,主角因为身份,才能在很弱小的时候就能周旋于大势力之间,甚至中间部分剧情和冲突都围绕主角的身份展开。

换句话来说,主角的起点其实很高,所以才能在短短数年之内,完成如此大业,身份和天赋本身就是主角的金手指。

如果换成平民身份,或者如郭靖这种主角,倒不是不能写,而是我的笔力很难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