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 难不成你想和别的男人双宿双飞……(第2/3页)

管他呢,只要她和晏晏都平平安安,旁人与她有什么相干?

如此想开,她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光已然垂暗。

她其实是被隔壁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吵醒的。

倾耳细听,隐有杯盘碗碟相互碰撞的声响,须臾,她这边的门便把打开,宫女在帘外道:“娘子,摄政王请您过去用膳。”

姜姮本来想自己去的,犹豫几番,把晏晏抱上了。

母女两迈进寝阁的时候,梁潇已经端正坐在膳桌旁,他披散着长发,在单薄寝衣外罩了件外裳,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看见晏晏还是浮掠上惊喜,忙起身从姜姮怀里接过孩子,招呼她坐。

这孩子历来不与梁潇见外的,又刚刚睡饱,格外精神抖擞,在他怀里踢脚抬胳膊,将他闹得片刻安歇都没有。

姬无剑心疼梁潇,提议让他抱着孩子,梁潇先用膳,却被梁潇一口回绝了。

他抱着孩子,如捧珍宝,亲昵地贴上她的脸,冲姜姮道:“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一辈子无忧无虑就好了。”

姜姮正夹了片卤鳝珍,闻言筷箸轻晃,微笑:“孩子总归是要长大的,长大了就会有烦恼,不求无忧无虑,只求平平安安,顺遂快乐。”

梁潇愣怔出神的时候,姜姮把那片卤鳝珍放在了梁潇面前的碟子里。

她抬眸看了一眼姬无剑,姬无剑会意,上前夹菜喂梁潇用膳。

两人的小动作没有瞒过梁潇,他乖乖地抱着孩子吃了几口菜,颊边渐有了几分红润,唇角噙一点点笑,转头问姜姮:“想不想出去看看灯?”

姜姮诧异:“又不是上元节,哪里来的灯?”

梁潇道:“过几天会有的。”

姜姮有些犹豫,却听梁潇道:“帝都灯火煌煌的盛景,我们小时候还见过,晏晏却没见,将来她要跟你去了槐县,怕是更见不到了。”

这么一说,让姜姮有几分意动。

梁潇含笑在晏晏颊边啄了一口,道:“那就说定了,过几日我来接你们。”

吃完这顿饭,梁潇甚至都没有在章台行宫过夜,便匆匆动身前往中书省继续主持大局。

前方烽烟不绝,虽然没有烧到金陵,但疆土被侵袭,天子年幼,上下都离不了主心骨。

梁潇就是这个主心骨。

梁潇临走时对姜姮说过几天带她们出去看灯,姜姮以为这个“过几天”少说要十天半个月,谁知没到十天,梁潇便来了。

他穿了身黛色斜襟缎袍,腕间套着银箍,玉冠束发,气质清透卓然,虽然眉眼间仍残留几分疲惫,对着姜姮笑得灿烂,道:“姮姮,天黑了,你不用戴帷帽,跟在我身边就好。”

姜姮本来已经将帷帽拿在手里,闻言一怔,歪头看他。

他笑容微敛,“戴着帷帽看灯,总是灰蒙蒙的,大许也看不欢乐吧。”他说到这儿,想到什么,道:“其实从前,你应该也很不喜欢戴帷帽吧。”

当然不喜欢。

可是因为梁潇那可笑的嫉妒心和占有欲,她为数不多的几回外出都戴着。

姜姮斜眸看他,他飞速掩藏起目中的悔意,嬉笑道:“好了,至少今晚不要怨恨我。”

事情说得再多便觉没什么意思,姜姮懒得与他翻旧账,将晏晏包裹好,跟在梁潇身后上了外出的马车。

她以为所谓灯不过是寥寥数盏,谁知竟堪称满城灯火,星白如昼。

街衢上挤挤挨挨得全是人,几乎每人手里都提着一盏灯,琉璃的、绢纱的、纸糊的,形态各异,映照出繁华迷离的世间。

两边有货郎在叫卖,晏晏被铜锤小皮鼓吸引,吵着要,梁潇便把她交还给姜姮,从袖中摸出几个铜板,把那小皮鼓买下。

晏晏高兴地拿在手里摇晃,鼓声随着脚步,如影而行。

姜姮瞧着晏晏纯澈明净的笑靥,不由得也笑了。

梁潇凝睇着她,唇角微弯:“姮姮,我好像已经许久没有见过你这样笑了。”

这笑容于他而言陌生得让人唏嘘,中间隔了十年,被白白消耗毫无意义的十年。

姜姮抿了抿唇,不言语。

梁潇也不纠缠,抬臂轻拢住她,避免她被过往行人挤到,慢悠悠穿梭于人群,走至开阔处,有露天瓦舍,伶人聚拢卖艺。

鼓书唱曲的地方围着的是大人,孩子们则喜欢踢石碗踩高跷的杂耍。

晏晏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