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5页)
至于罗荒野……也不知道那地方要来有什么用,先设上将军府守着再说。
畅春园内凉爽舒适,康熙难得不在傍晚才去检查儿子的功课,趁天儿不算热,带上几个南书房大臣溜达溜达就溜达到阿哥们练习骑射的校场,随行的还有太子和三阿哥四阿哥。
直郡王不在畅春园,他被派去丰台大营跟带兵经验丰富的将领们学习去了。
嗯,学习是假,磨磨他的性子是真。
所有阿哥之中,五阿哥的弓格外引人注意,别人的弓是拿着射箭,他的弓要用脚蹬,没办法,十力弓对现在的他来说太大,想拉弓只有手脚并用一个法子。
除了老五这个独立特行的家伙之外,其他阿哥就正常多了,一个个的拿着弓箭射靶子,同样是射箭,胤祺的弓大的过分,胤祈的弓小的过分,小家伙深谙他们家四哥脱靶的真传,搭弓射箭动作极其标准,箭头就是不往靶子上去。
他们自己射箭练习怎么丢人都没事儿,观光团过来参观的时候坚决不能让人看见,胤祈看到浩浩荡荡朝这边过来的人,将他的箭收起来,单单只在那儿拉弓。
只要他动作足够标准,别人就不知道他射不中靶子。
太子爷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们家老四一眼,被瞪回来也不生气,只是笑眯眯转头看向活力满满的弟弟们,等他们长大,又是一波帮他干活的帮手啊。
康熙对儿子们的表现很是满意,无视了老五那个比老大还能折腾的臭小子,一边点头一边说,“朕的这些儿子们,天分暂且不提,至少都是肯努力的。”
皇帝开口,南书房大臣自然要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能混到上书房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自然清楚怎么说让皇帝高兴,“阿哥们天资聪颖,将来都是大清栋梁。”
一通彩虹屁下来,成功把皇帝拍的浑身舒畅。
康熙兴致上来,从五阿哥开始挨个儿点评他的儿子,老五虽然出格了些,但是小小年纪就拉十力弓,恰恰说明他的厉害,说完这个说那个,轮到只拿着弓箭拉弓的胤祈时,皇帝陛下沉默了一瞬,不着痕迹的将人跳过去,继续点评胤禟胤俄的表现。
太子忍笑忍的辛苦,他们家汗阿玛大概做梦也想不到,校场上最难以言喻的不是胤祺,而是刚开骑射课没多久的胤祈,小家伙脑袋瓜里不知道装的都是什么,随时随地都能让人乐呵起来。
胤禛低声叹了口气,挪着脚步离太子远些,害怕自己被这家伙的不着调传染到。
康熙点评完儿子之后,看着老五踩着的十力弓,想起还没有完全平定的准噶尔以及闹的正欢的西藏,心道这小子现在多练练也不吃亏,一个他,一个老大,今后都要送出去打仗,自己有本事,上战场才更能让人放心。
大清幅员辽阔,中原地区人多,边疆却人迹罕至,如果打下来的地盘一直在那儿放着不管,打和不打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汗阿玛,儿子倒是有个主意,罗荒野那边杳无人烟,不如多给那边派些兵,让他们带上家眷,在驻地屯田建房,这样要不了多少年,人口就能繁衍起来。”胤祉摇头晃脑的说着,他前些天正式开始接触朝政,朝廷新设置三个将军府动静不小,他特意研究过北边的情况。
东北那边是他们满人的发祥地,那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但是在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留在老家的人就少了,那边也不像中原这边繁荣,分了三个将军府来管辖,将军府的将军民政军政财政一把抓,什么事情都能管。
人少不是问题,中原人多啊,从中原分过去一部分人口过去,慢慢的不就繁荣起来了吗?
康熙笑着摇了摇头,“罗荒野苦寒,中原百姓谁愿意去那边,再说了,你知道朝廷问什么要在盛京吉林等地设置柳条边吗?”
“为了不让朝鲜人到咱们的地盘挖人参打猎?”胤祉不甚确定的回答道,柳条边在盛京存在几十年了,从太宗皇太极的时候就开始修,他们家汗阿玛也不断的往北修。
所谓柳条边,就是在用土堆起来的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上面每隔五尺插三株柳条,柳条粗四寸,所有的柳条之间用绳子连起来,称之为“插柳结绳”,然后再在外面兼挖出倒梯形的壕沟,放在一起才是柳条边,因为那边修的跟城墙似的,所以又被称为盛京边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