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圣父小叔子(第5/8页)

年年都是他们过去,可人家呢?从来没来过。

肖妈本就看淡了很多事,这断一门亲在她眼里就更不是一件事儿了。

开春后,大伙儿都忙着上工,肖淑芬去县城念高一,肖妈在家做饭,收拾家务,肖乐和杨绣绣去上工,肖默已经走了五六天了。

而肖默一走,私下找肖乐借这个,借那个的人就多了。

“肖乐啊,就两斤粮食,我过几天就还给你。”

肖乐长叹一声,“叔啊,你去年借我的三斤玉米面,还没还呢,听说你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那麻烦你尽快还啊,不然新媳妇进门,我去要账你们脸上也过不去。”

“啊?这……”

那叔脸色不是很好看。

“肖乐,你咋变了呢?”另外一个伯伯听见这话立马皱眉,“就这么点事儿,你都不帮忙?我们真是看错你了。”

肖乐双眼一亮,赶忙拉着刚才向他借粮食的叔走到那伯伯面前,“哎哟王三伯啊!我怎么把你给忘了!叔!不就是两斤粮食吗?王三伯能借你二十斤!”

王三伯瞪大眼,“你胡说什么!”

“不是吧不是吧!王三伯,你不是连二十斤粮食都不能借给叔吧?”

肖乐高声高气,不仅吸引了不远处正在歇息的人们注意,还引起了刚过来莫书记的注意。

“大伙儿可都知道啊!当年王三伯家的五叔叔落水,是这赵叔把人救起来的!这是什么之恩啊?”

旁观人挠头,“救命之人?”

肖乐猛怕巴掌,“说得对!赵叔救了王三伯儿子一条命啊!如今赵叔家有困难,王三伯怎么能见死不救呢?那不就成了忘恩负义的畜生了吗?”

他如唱大戏一般的声音,把王三伯臊得不行,那接粮食的赵叔立马顺着杆子上前爬,长叹一声地摆了摆手。

“三伯家也不容易,既然不借……那就算了吧。”

说着,还擦了擦眼角,似乎在哭。

一时间,甭管是干活儿的还是没干活儿的,都过来了。

“王三伯,你不能这样,要不是人家赵叔,你家儿子能活到现在?”

“是啊,那时候老赵还是个孩子呢,我记得王三伯当年好像也没送什么东西感谢……”

眼看着当年的事儿要被翻过来,确实没送东西,只是口头感谢的王三伯赶忙拉住被人安慰的赵叔,“我借!我借!”

不想赵叔刚露出喜色,肖乐就凉凉道,“啧,救命之人啊,还借粮食。”

“……”

王三伯的脸黑得不行,众目睽睽之下咬牙切齿道,“我送!”

“三伯高义啊!三伯乃生产队最会感恩的人啊!大伙儿说是不是啊!”

“是!”

等众人散去后,肖乐不动声色地拉住赵叔,“粮食的事儿我帮你解决了,啥时候还我的?”

“玉米面没有,这粮食我给你五斤怎么样?”

本来想借两斤粮食,结果现在白白得了二十斤,还肖乐五斤又如何?自己还得了十五斤呢!

“叔真好,下次我还帮你。”

肖乐笑眯眯地和赵叔说话,看得原主的莫书记失笑。

这小同志……

王三伯时隔近二十年才向赵叔表示当年救子之恩的事儿,很快就传遍了好几个生产队。

他老婆此时正坐在地上破口大骂,哭得不行,“二十斤粮食啊!你说送就送啊!咱们家这么多人,可咋办啊!”

“行了!”

王三伯黑着脸呵斥道,“丢人不丢人!”

“丢人就丢人!丢人也比饿死强!”

这会儿属于“当事人”之一的王家五叔无奈出声,“妈,都已经这样了,咱们不给,外人怎么说?我还没结婚呢……”

这话让他妈立马止住了哭声,冲出院门去了好几家串门,都在说他们自家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可即便是这样也要给赵家粮食。

赵家也不承让,四处跟人说,都二十年了,才得到这么点粮食,那二十斤粮食能抵王老五一条命?当然能抵!而且能抵很多!

两家打擂台,肖乐笑眯眯地把赵叔送上门的五斤粮食交给杨绣绣,扭头看向肖妈,“妈晚上阔不阔以吃干饭。”

“什么阔不阔以?”

肖妈学着他的腔调反问。

“就是可不可以吃干饭。”

“就五斤粮食,你还想吃干饭?”

肖妈扬眉。

肖乐沉思片刻后,下午干活儿歇息时,一会儿去这个叔边上坐坐,一会儿去那个伯伯面前站站,时不时去和婶子说说话,傍晚回来后,也不帮忙干活儿,就端个小凳子坐在院门口。